明玉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明玉蝉

这件明玉蝉1969年出土于上海市浦东陆家咀明代陆深墓群。器长5.7厘米,宽2.6厘米。质地洁白,通体光润晶莹,器身呈五角形,琢出嘴、眼和翅膀等,轮廓清晰,线条对称流畅,立体感强,生动反映了明代玉蝉的基本特征。

蝉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由于蝉饮露不食的自然天性,被视为高洁清廉的象征。又因蝉是由幼虫孕育蜕化而来,又被认为具有复活再生的含义。所以,以玉制成的蝉,不仅成为历代喜爱的佩饰品,而且也是先民们追求永生的重要敛葬品,常在古墓中发现含在墓主人口中,作玉琀用。

玉蝉最早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文化中均有发现,后来在商、秦汉、魏晋六朝直至明清各代都有出土,但其制作风格各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