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殿
南京无梁殿

公元1381年,位于南京紫金山下,矗立起了一座宏伟的砖石建筑——无梁殿。600多年过去了,无梁殿几经战火,历经沧桑,但凭借它一身坚固的石砖结构,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无梁殿殿内现为阵亡将士公墓祭堂。
无梁殿后是阵亡将士第一公墓,此墓连同位于东西各300 米处的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与抗日阵亡将士1029名,弧形墓墙后是松风阁,建于几十级台阶之上,阁高10米,宽41.7米,九楹二层,外有回廊,四周红柱环绕,二楼为中空式,顶覆绿色琉璃瓦,蓝色披檐。阁后甬道正中置宝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勋"四字。由此向北约百米就是灵谷寺的标志性景点灵谷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底层直径14米,顶层直径9 米,为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1933年建成,当时称阵亡将士纪念塔,俗称九层塔。塔内有螺旋式台阶绕中心石柱而上,计252 级,每层均以蓝色琉璃瓦披檐,塔外是一圈走廊,廊沿有石栏围护,供游人凭栏远眺。
无梁殿东有灵谷寺,寺内大雄宝殿供如来佛;大道觉堂供玄奘法师灵骨;观音宝阁供观音菩萨;还有藏经楼、弥勒殿、祖堂等建筑。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寺东有座品质碑,碑高约 5米,上刻"灵谷深松"四字。再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现为涉外餐厅。
由流觞厅向东南不足百米即至邓演达墓。墓门正中是一座圆形花坛。两侧有露天游廊左右环抱,廊上架有水泥条架、植紫藤为篷;游廊尽头各有方亭一座。墓前雪松、龙柏,地下铺草坪,东、西、北三面有石墙环绕。墓前有花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书"邓演达烈士之墓",墓圆形,筑于平台上,高4.5米、直径9.5米,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谷寺旁有一无梁殿原称无量殿,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该殿建成于明初,又因整个建筑没有一根梁柱,也不用寸木寸钉,自基至顶,全用巨砖垒砌成券洞穹窿顶而得名无梁殿。它继承了传统结构拱券式,五楹三进,东西长50米,南北宽34米,纵深37.8米,呈穹隆状,中进顶高22米前后各有3拱门,四面有窗。其建筑年代之久远、气势之宏伟、结构之坚固堪称国内同类建筑之最。
据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扫葺无梁殿记》载,该殿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正统(1436~1449年)时,殿中祀三大佛,两帝立二十四诸天像,并藏经于殿内。嘉庆(1796~1820年)间、道光十一年(1831年)均曾修葺。太平天国时,灵谷寺是清军江南大营的所在地,寺内建筑均毁于兵火。仅有砖结构的无梁殿保存下来。1928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上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以慰忠魂”。无梁殿作为墓前享殿,名日“正气堂”。还在殿前建大门、石坊,殿后辟墓园,建纪念馆(现为松风阁)和纪念塔,今大部分保存完好。现已辟为灵谷寺公园。
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主要殿宇之一,也是明朝灵谷寺留存至今惟一的建筑物。殿堂坐北朝南,前有宽敞的月台,面阔五间,东西长53.8米,进深三间,南北37.85米,高22米。重檐歌山殿顶铺灰瓦,脊饰有正吻、角兽和仙人,正脊中部置三个白色琉璃喇嘛塔,当中最大,塔座中空作八角形,并与殿内藻井相通,此做法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尚属首见。殿檐斗拱民国年间维修时改为水泥制作。殿墙采用明代大砖砌筑。殿前檐墙开三门二窗,后墙设三门,两侧各有窗四个(中间有上、下各一个),均采拱券形式,外贴水磨砖作壶门状。殿内以东西横向并列三个通长拱券构成,中券最大,跨径11.5米,净高14米,前后两券的跨度各为5米,高7.4米。拱券下有浑厚墙体,前墙构有五个券洞,后墙仅在两边稍间各设一券洞。中券明间正上方藻井顶部留有一八角形孔洞,恰与正脊喇嘛塔相通且漏光。由于列券的侧向水平推力甚大,因此该殿有前后檐墙皆厚近4米。无梁殿的结构虽简单,但十分牢固,历时600余年,风雨硝烟,仍巍然不动。无梁殿内有关战争的蜡像,其中有明皇帝,孙中山先生等。
目前,我国其他一些地方如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河北肥乡等地的寺庙中也有同样结构的无梁殿,而灵谷寺的无梁殿则是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每当春风化雨之时,掩映于郁葱深秀中的无梁殿更显雄浑古拙;而深秋之季,红叶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更加迷人。
无锡保安寺无梁殿
保安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初年,距今约有1455年,是无锡十大古刹之一。南宋绍兴年间重修,乾道初宋孝宗赐"保安禅寺"匾额,元朝时荒废败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重建,改称保安教寺。嘉靖中(1523年),释广才将拓建,建造山门、月台、石壁、甬道、禅堂、僧寮,修葺了天王殿、大雄殿、秽迹殿、七佛阁等。又称秽迹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4年),盛传香火极盛。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释宝轮建万佛阁:嘉庆六年(1801 年)释九峰重建山门;道光二年(1822年)释西怀建斋堂。保安寺当时地处锡城南廓,闲静幽雅。据《锡山景物略》记载"寺门流水弘然,古木蓊然,入寺,两僧房夹之,乔木修竹郁郁然。又载寺内旧有东林精舍,为邵文庄公(宝)与华初庵读书处。邵宝曾有诗云;"独怜古寺近南城,白酒青灯坐二更;北极天高星正廻,东林烟散月初明。十年禅榻还寻主,千里还车莫问程;便欲作亭依旧竹,流金为影月为声。"传诵一时。至咸丰十年(1860年),保安寺大批建筑毁于战火,仅有正殿三间。现只残留无梁殿一间和古银杏一棵,凭作历史见证。
现存无梁殿,即明代万历年间的秽迹殿,位于无锡市南门外伯渎港,今郊区南站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原为三间二进,现仅存中间二进,面阔8.24米,进深14.35米,高约7米。东、西次间于1958年拆毁。1988年市文物管理部门对仅存的明间作了修茸,距今已400多年,殿通体砖砌,砖石拱券结构,不施寸木,不设梁柱,明间置门,次间设窗,皆呈拱形。现仅有明间。据告,在原山门废墟民屋墙间尚留着邵宝手书的残碑。无梁殿现存壁龛中,原有一座木雕“秽迹金刚”像,俗称“濑疥菩萨”现已不存。

1983年11用21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梁殿精巧的古建筑风格流行于明代,江苏省内除无锡外,仅南京、苏州句容各有一处,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句容无梁殿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双无梁殿”、“金殿”都位于句容隆昌寺内。该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据《句容县志》记载:御赐“金殿”又称铜殿,是明神宗为母亲慈圣太后巨资建造,国内独此一处。殿高二丈三尺,梁、栋、窗、瓦等均为铜铸而成。用铜量之大,堪称古代建筑史之罕见。
铜殿的无梁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左供文殊,右奉普贤。均为单檐歇山顶,三间两层楼阁式,面阔7.62米,进深二间5.62米。两殿形制和大小完全相同,通体砖石拱券结构,整幢建筑无梁无柱,不用寸木,内部纯系砖垒拱券,外部是仿木结构殿堂形砖雕,出檐短,起翘低,似北京北海无梁殿。夹墙内有石级上下,仅容一人。门窗皆呈圆拱形,上雕云纹和二龙戏珠图案。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