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部首:行,部外笔画:0,总笔画:6

五笔86:TFHH五笔98:TGSH仓颉:HOMMN

笔顺编号:332112四角号码:21221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84C

行(xing):能,可以。

基本字义

【释义】 ①横向排列的:行列|行距|字里行间。②某些营业机构:银行|商行。③职业类别:行当|行规|同行|各行各业。④指某个行业的知识、经验:行家|内行|懂行。⑤兄弟姐妹按长幼排列的次序:我在家排行老二。⑥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两行树。⑦走:行车;行船。⑧行,是汉代官吏的任用方式之一。通常是因缺官而以低级官吏行使高级官吏的职务,在汉代很普遍。例如:《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第九》:“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

行家】 #hángjia ①内行人。②在行。

〖例句〗他是种树的行家,对各种树木的特点了如指掌。

【行列】 #hángliè 人或物排成的直行或横行的总称。

〖例句〗你们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争取早日进入先进的行列。

【行业】 #hángyè 职业的类别。

〖例句〗饮食行业要特别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更多信息:

行〈名〉hang(会意。本义:走)

同本义

行,人之步趋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队伍,军队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行háng

⒈排,队列:~列。横~。

⒉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你~几?我~二。

⒊职业:同~。内~。干一~,爱一~。

⒋某些商店或营业性机构:寄卖~。农业银~。

⒌量词。成行的:写两~字。栽三~树。

见xíng。

行xíng

⒈走:~走。~路。~军。远~。

⒉跟出行有关的:~装。~李。旅~社。

⒊做,办事,活动,举动:~事。~为。~动。~医。试~。执~。进~。举~。

⒋品质,品德:言~。品~。罪~。

⒌将要:~将就业。

⒍可以:这样做也~。

⒎能干:她真~。

⒏流通,传递:通~。推~。发~书报刊物。

⒐流动的,临时的:~商。~营。

⒑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长干~。兵车~。

⒒行者:佛教带发修行的武僧的一种称呼

①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机关。

②有关行政事务的:~政人员。~政经费。

3 表肯定。

行hàng 1.刚强貌。参见"行行"。 2.见"树行子"。3.大路。见《诗经》里有一首叫《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行héng 1.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参见"行望"﹑"道行"。

古代术语。(1)凡“立”、“长”、“平”等着法,在古谱中均可称为“行”。宋徐铉《围棋义例诠释》:“连子而下曰行。” (2)与走、着通用。如一步棋着于某路、某位,也可称为“行”于某路、某位。

【中医术语】

一(xíng,音形)⑴行走。《素问•经脉别论》:“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二行窜,游走。《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

⑶运行。《素问•六节藏象论》:“天度者,怕以制日月之行也。”

四流动;布散。《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精并行。”

⑸做,行事。《素问•疏五过论》:“审于终始,可以横行。”

⑹举止行为。《灵枢•五变》:“夫天之生风也,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

⑺疏导。《素问•八正神明论》:“补必用员,员者行也。”《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行之。”

⑻运送。转输。《素问•太阴阳明论》:“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⑼活动。《素问•厥论篇》:“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

⑽流行,传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温厉大行。”

⑾行施,实施。《素问•气交变大论》:“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⑿指治疗。《素问•标本病传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张介宾注:“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

⒀指发病。《素问•示从容论》:“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⒁指服用(药物)。《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⒂量词。《灵枢•上膈》:“还而刺之,毋过三行。”

二(háng,音航)⑴道路,途径。《灵枢•五味论》:“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二列。《素问•气穴论》:“头上五行行五。”

行 是 姓氏 主要分布在 山西 临汾 大阳镇 兰里村 有三千户 姓 行 的

【诗的体裁“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