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百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崂山百合
崂山百合

崂山百合

学名:Lilium tsingtauense Gilg

别名:山墩子,青岛百合

科属:百合科,百合属

多年生草本。鳞茎近球形,直径3-4厘米,鳞茎片细披针形,白色。地上茎直立,高0.5-1米,无毛。叶再茎中部6-16枚轮生如莲座为其特征,叶片长椭圆形,先端钝尖,全缘无柄。花序生于茎顶,花单生或2-7朵花排列成总状花序,橙黄色;花被片矩圆形,长5厘米左右,宽1.5厘米左右,具淡紫色斑点。花期6-7月。

1897年德国人在小青岛上发现一种奇特的百合,叶集生茎的中部形似莲座状,定名为青岛百合,当时小青岛曾有百合小岛之称,以后发现在崂山海拔500米以上处有大量生长,随改称为崂山百合,由于认为的破坏,现在已是濒危植物。

野生于崂山草坡或林荫,性耐寒,其鳞茎是名贵食品亦可药用。适应性强,引种到平地生长良好。

鳞茎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糖类及果胶物质,微量生物碱等。性微寒,味干、枯。入心,肺经。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一般种子繁殖,扦插鳞片,极易萌芽发株芽。少病虫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