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镇
1、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地理位置

普宁市中部平原地区,东经116’09’57’,北纬23’17’37’,位于普宁市区北部;西靠梅塘镇,北连大坝镇,东接流沙东街道,南毗流沙北街道,池尾街道。
历史沿革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隶属潮阳戎水都,清雍正十年(1732年)将潮阳县戎水都划归普宁县;民国时期属普宁县第一区(即洪阳区),解放后,1957年建燎原乡,1958年并入大坝公社,1974年析建燎原公社,1983年改燎原区,1986年设燎原镇至今。2007年12月,普宁市城建局做出规划,未来将普宁市区范围扩大到梅塘镇东部、燎原镇全境、大南山镇北部、下架山镇北部、南径镇西部和占陇镇西部。
镇政府
镇人民政府驻泥沟村。
镇人口
2009年末全镇人口超过80000人,非农业人口在23000人左右。
语言(方言)
潮州话(潮汕话)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515344
电话区号
0663(+86)
`
燎原镇-行改区划
燎原镇现辖村10个(有4个1万人以上的村)、燎原社区1个。
燎原社区:居委会片区,1986年成立居委会。在普宁市区西北5公里处。人口0.39万。。居民主要分布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部分务工经商。
光南村:连接普宁市区西北部,位于省道1930线燎原路段东侧,全村属平原地区,交通方便;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陈氏一支从福建省泉州迁此创村,因地处练江一支流南岸,初称江南,为别于长江流域的“江南”,改为沟南村;又因王厝自然村并入,后改为光南,由光南门、下尾、沟尾、上宅、王厝、老寨6个自然村组,人口超过10000人。现姓氏有陈90%、王10%。
果陇村:在普宁市区北4.8公里处,位于省道1930线燎原路段东侧,交通方便;旧时,有卓、王、马、洪等姓居民在此定居,明初,庄姓人从潮安县庄陇迁入,后卓、王、马、洪等姓居民陆续迁出,庄姓独居。村域为一片洼地,水退日“可”,初名可陇,后改称今名,油乌堆洋、鸡笼山、坛头、坑溪、军田等6个自然村。村内溪流纵横交错,是中国最大的庄姓村落,是普宁重点侨乡之一,人口超过20000人,姓氏为庄姓。
泥沟村:在普宁市区西北5.4公里,省道1930线燎原路段西侧,是燎原镇政府所在地,普惠高速公路在该村设有出入口,交通方便;明初,便有孙、郑、张、许等姓居民在此居住。地势西高东低,原有一条沟,村沿沟旁而建,故名泥沟;是普宁重点侨乡之一,侨属占总户数80%以上,现人口超过20000人,姓氏主要有张92%,许8%。
乌石村:连接普宁市区西北部,处位于省道1930线贯穿南北,连接环城北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杨氏一支最先从福建省迁此,后何、洪、庄、王、张等姓居民相继迁入。村西山上皆乌黑石头,故名乌石,由新下进、洪厝乡、东门、南门、坛仔尾、山仔头等自然组成。是普宁侨乡之一,人口超过10000人,姓氏有张、陈、王、庄、方等姓。
大员村:在普宁市区西北8公里处,燎原镇西北部,东临白坑湖,以丘陵山地为主;明末,李氏一支从福建省迁此创村。因以贩卖泥塑“大皇神”为业,村称大皇,后因潮语“皇”与“员”谐音改为今名,由大员、松柏山、黄厝3个自然村组,交通不方便,人口在3000人左右。
夏地村:在普宁市区西北7.1公里处,燎原镇西北部;由新村、老寨、大林口、文和里、口寨、涂田、浮山前、顶新厝、下沙坝、坑美10个自然村组成,三面环山,是革命老区,人口在7000左右,姓氏以李姓为主。
渔新村:又名溪畔,在普宁市区东北4.9公里处,燎原镇东部;有八德大道连接省道236线。地处铁山脚下,是革命老区,人口在1600人左右。
渔老村:又名牛清湖,在普宁市区东北8.5公里处,燎原镇东部;1984年从渔新乡析出,自成行政村。属革命老区,地处铁山脚下,人口在1500人左右。
埔上寮村:在普宁市区东北6公里处,燎原镇东北部;明末,福建移民迁此创村。此间原是一片荒
埔,搭寮于埔上居住,故名。属革命老区,地处铁山脚下,人口在1300左右。
四岭头村:在普宁市区东北5.8公里处,燎原镇东北部;1986年从渔新乡析出,自成行政村。地处铁山脚下,革命老区,是燎原镇最小的行政村,人口800左右。
`
燎原镇-地理环境

燎原镇位于普宁境内中部的平原地区,镇界西北部有乌石山,石母山,崎头山,夏地山等小山地和东北部的鸡笼山和铁山等山地,西北部有湿地白坑湖,其他为宽广平原地区,镇内有练江支流,铁山是普宁的镇山,白坑湖是普宁市内一片天然浅湖,是练江的发源地之一,以前为普宁名景之一,可惜解放后掀起了围湖造田的运动,使湖的面积锐减,仅剩下不到十分之三原面积较大,湖面积缩减很多。近期有退耕还湖计划。该湖生态环境尚好,有较多鹭类居住;目前白坑湖是普宁规划建设中的国家湿地公园。
`
燎原镇-交通概况
交通方面有省道1930池(尾)樟(林)公路纵贯镇境,揭普高速从镇区西部穿越而过,在泥沟设有出入口,各村都有各自的村道相互相接,纵横交错整个镇区。
`
燎原镇-经济发展

工业有化工、五金、塑料、服装、玩具等。
农业主产水稻、番薯。已形成水果、水产、蔬菜基地。
位于燎原镇乌石村境内的"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
`
燎原镇-教育文化

燎原镇区内的学校有光南小学,大员小学,果陇小学,泥沟小学,渔老村小学,渔新村小学,夏地小学,普师附属小学,果陇初级中学,泥沟初级中学,燎原中学,普宁普师高级中学/普宁教师进修学校(原普宁师范学校),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及筹划中的普宁大学(2批本科),普宁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皆在境内;而在该区域也成立普宁市燎原镇乌石教育与科研规划区,2007年由CCTV主办,特邀了王力宏、童安格、陈慧琳、许茹芸、马天宇等两岸三地明星的“中华情,魅力普宁”演唱会在这里举行!
`
普宁英歌之乡-泥沟村

普宁泥沟英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英歌舞之乡”,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它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其中泥沟村的英歌舞尤以独特的“双槌”、“活槌”和独创的套路阵法吸引人。普宁英歌按照节奏快慢分为快板、中板、慢板三种,其中泥沟村的英歌舞是中板的佼佼者,技艺精湛,频繁受邀前往港澳地区、广州、深圳、潮汕各城镇,为当地的节庆增添热闹气氛,非常受欢迎。曾在第一届世界女足锦标赛抽签仪式、中国旅游艺术节、澳门世界美食节等大型活动中大放异彩。
`
普宁豆干之乡-光南村

早在明朝初期光南村人就学会制作豆干了。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之后,他的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流落到普宁一带。他除了会为人选地建房、造寨门、修坟墓之外,还有一套手艺。当时,光南村的二世祖母逝世,请何野云选地造墓。同时他也教光南村六百年来的主要副业。现在普宁会制作豆干的人很多,大城镇乡村中卖豆干的小摊和小食店星罗棋布,不管谁品尝到豆干,特别是油炸豆干,都称赞说:油炸豆干,清中有香,补而不燥呀!普宁豆干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外也是名菜。如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地都有普宁华侨经营豆干生意。
`
燎原镇-著名侨乡

从远昔红头船漂洋过海的年代起,燎原镇内各村大批村民就开始旅居海外,就果陇村旅居海外华侨近10万人,而泥沟村旅居海外华侨也在8万人以上。海外侨胞心系故园,热心家乡事业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传,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支持。旅外侨胞中大多业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坛人物以及名人学者,他们为侨居之地繁荣做出贡献,爱国爱乡之情也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侨胞累计捐资就达6亿多港元。在家乡兴建了大批公益事业,还投资逾3亿美元在家乡兴办实业,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
庄世平

普宁市燎原镇果陇人,全国原侨联副主席,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中国航空公司董事,汕头经济特区顾问、汕头大学校董会副主席,香港潮州商会名誉会长,南洋商业银行名誉董事长,香港文化艺术基金会名誉副主席.24岁时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1930年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底前往泰国曼谷及东南亚一带开展华侨抗日救国活动;1949年,庄世平先生创办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当选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兼经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他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出谋划策,资助如TCL等名族企业走出困境,为潮汕第一所大学——汕头大学与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在外侨胞捐赠穿针引线。
`
张锦程

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人,系泰国顺和成集团、泰国亿王亚哥大众公司创始董事长。出生于泰国北柳府。他是泰国经营农产品出口的大户,1988年荣获泰国蓝甘杏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2006年又荣获泰皇御赐泰国农业大学森林学名誉博士,还曾任泰国上议院议员、泰国总理经济顾问等显要职务。张锦程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捐助人民币1200多万元兴建了普宁职业技术学校。1992年学校落成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为该校亲笔题词——“希望普宁技术学校为祖国四化培养更多人才”。
`
`
`
经过燎原镇的城乡公交线路
2路
侨联宾馆 - 侨北一路 - 服装市场 - 市邮政局 - 市公安局 - 市政府 - 华侨医院 - 市公路局 - 市政府 - 市电力局 - 市信用合作社 - 电信广场 - 池尾大圆 - 科技工业园 - 池尾街道办 - 池尾大道北 - 职业技术学校 -燎原- 大坝 – 洪阳大圆 – 宝镜院 – 洪阳镇政府(共22站)
10路
湖东工业区 - 秀陇开发区 - 引榕东路 - 新坛 - 文竹北路 - 人民医院 - 中华新城 - 河东路 - 河西路 - 南华路 - 南园 - 怡熏园 - 水上乐园 - 纺织品市场 - 赤华北路 - 体育东广场 - 长春路 - 药材市场 - 市交警 - 西站 - 市法院 - 市监察院 - 科技工业园 - 池尾街道办 - 池尾大道北 -职业技术学校-果陇-泥沟(共28站)
14路
下架山 - 白马路口 - 碧辉园 - 东埔信佳美 - 新坛公园 - 人民医院 - 新光路 - 南园 - 西陇 -光南村-果陇娘宫
2、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燎原镇燎原镇位于遵义市桐梓县县域南部,东接娄山关镇,南连遵义县板桥镇,西抵本县官仓镇,西北邻高桥镇、九坝镇。1992年,燎原乡、石门坎乡、娄山关乡(部分)合并置。
镇人民政府驻地柏香树,离县城约6公里,海拔910米。辖原燎原乡油草、花园、新河场、田坝、大沟、大关6村委会,56村民小组;原石门坎乡黎思坝、三层、大岩、石门坎、罗坎、桥头6村委会,48村民小组;原娄山关乡共和、楠木厂2村委会,19村民小组。共辖123村民小组。总面积83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总户数5400余户,总人口1.87万人。
镇境农业开发早,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全县粮食、油菜主产区之一。粮食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蔬菜;林副特产有茶叶、木材、生漆、油桐、水果等。粮经作物单产水平较高。矿产资源有煤、硫磺、白云石、石灰石等。工副业及第三产业有较好基础,煤、建材生产有一定基础,在乡镇企业中采煤业占比重较大,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煤厂有8间。10个村通电;7个村通公路,里程约18公里。
文物胜迹有杨价墓遗址、蟠龙隧洞、蟠龙古洞及其摩崖。
3、四川省崇州市燎原镇[地理·人口]燎原乡地处崇州市西南部,东接崇州市桤泉镇、大邑安仁镇,南与大邑苏家镇接壤,西接大邑县晋原镇,北接王场镇、王场工地和隆兴镇,属平原地区。全乡幅员面积27.9平方公里。原有行政、铧头、梓乐、涌泉、紫竹、双塔、歧江、石堰、治水、净泉、回龙、沙坝、壁山、极乐、七洞等15个行政村。2005年5月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后,共成立2个社区(安顺社区——辖行政、歧江、石堰3个村;崇德社区——辖治水、净泉2个村)。新成立6个村:铧头村、梓乐村(辖原梓乐村、涌泉村)、紫竹村(辖原紫竹村、双塔村)、回龙村、壁山村(辖原沙坝村、壁山村)、七洞村(辖原极乐村、七洞村)共161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6646户,总人口248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4人,共有耕地面积21213.49亩。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境内菜花河(三合堰支渠)、千功堰支渠、前螺沟、觉皇堰支渠等贯穿全境。燎原乡地质属于再积黄泥平坝湖积物,地壤PH值6.8——7.5显中性。主产水稻、小麦、大麦、油菜。
[建制·沿革]燎原乡原名安顺乡。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派人来安顺秘密活动,后以星火燎原之意改为燎原乡。1951年5月建立乡人民政府,1956年2月合并安顺、崇德两乡成立燎原乡。1962年1月燎原公社又分为安顺、崇德两个公社。1980年10月安顺公社复名燎原公社,1981设燎原乡。1992年10月与隆兴合并成立隆兴镇,设安顺办事处。1998年10月恢复燎原乡建制,辖原有区划。2004年9月与崇德乡合并成立燎原乡。
[经济]燎原乡距县城17公里,水泥路贯通全境,交通较方便属于农业乡镇,乡党委、政府本着“打造基地抓建设、统筹城乡谋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基地十企业十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成都亿源食品有限公司蜀西泡菜厂,绿邦公司成功打造了4000亩大田蘑菇种植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以及1000亩早熟梨基地和年出栏数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进一步拓宽了成都飞龙蓄电池公司,成都巨龙蓄电池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领域。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9306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6069万元,农业总产值11246万元,工商税收60万元。
[社会·文化]燎原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辖紫竹村境内有国务院公布的成都平原史前遗址——紫竹古城。燎原乡是崇州市革命根据地,崇州市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就诞生在燎原,是崇大新游击队根据地,2000年成立了崇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顺地下党活动室,全市各机关单位,学校都分批参观每年接待人数得2000多人次。燎原乡准备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以毗邻西南古镇——安仁镇,可带动辐射,发展旅游经济。燎原乡九年制义务学校2所,幼儿园6所,卫生院2所,有邮电所1所,供电所2所,信用分社2所。有移动、联通、小灵通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