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果苔草

牧草科名 莎草科
牧草科拉丁名 Cyper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Sedge Family
牧草属名 苔草属
牧草属拉丁名 Carex L.
牧草属英文名 Sedge
天然牧草 细果苔草
牧草学名 Carex stenocarpa Turcz.Ex V.Krecz.
牧草英文名 Stenocarpo Sedge
地理分布 细果苔草中国仅分布于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和阿拉套山;蒙古、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0~25厘米,生殖枝三棱状。叶短于或近等于秆,宽3~5.5毫米。小穗紫褐色,3~8枚,柄长5~7厘米,上部为雄性,下部为雌性;花序下部具发育的叶鞘;囊苞质薄无毛,长5~8毫米,无脉,近上部边缘具刺毛。具伸长的喙;柱头三裂,小坚果近三棱形。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广布于海拔2700~3400米的高山山地,为寒中生小莎草类草本。主要生长于高寒、中湿的高寒草甸草地中。生态适应幅度较宽,但多占据水分较好的山地阴坡、半阴坡和排水较好的沟谷地带,它比生于同一生境的嵩草属(Kobresia spp.)植物更为耐阴和喜湿。地下根系发达,营养物质贮存充足,对极端气候特别是低温有极强的抵御能力。适宜生长的土壤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pH6~7,土层厚20~60厘米,土表常有3~15厘米厚的草皮层。在多风化碎石,肥力较低的土壤上也能生长。在高寒草地中,细果苔草常以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与珠芽蓼(Polygonum viiiparum)、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高山早熟禾(Poaalpina)、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等植物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组成不同的群落,地上部分高5~15厘米,盖度40%~70%,平均产鲜草2850~3900公斤/公顷。在山地草甸中,常以伴生种与紫羊茅(Festuca rubra)、高山地榆(Sanguisorba alpin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白花老鹳草(Geranium albiflorum)等多种适中温中生植物组成群落,草层高,可割草放牧兼用。细果苔草地下部分十分发达,根系与地下根茎密集交织盘结成毡状,具弹性,耐践踏。在新疆,5月上旬返青,此时生长缓慢,随着气温的增高,生长加快,6月底至7月中旬开始抽穗开花,8月下旬种子成熟,9月底枯黄,生长期约90~100天。
饲用价值 株体矮小,叶量丰富,草质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为各类家畜所喜食,是夏季家畜催肥和抓膘的重要牧草。在开花季内,粗蛋白质含量可达11%~13%,无氮浸出物51.70%~52.81%,粗纤维含量只有22%~23%,属良等牧草。群落所在地段地高气爽,水源充足,污染轻,病源少,是家畜夏季的优良放牧地。再生力强,6~7月份生长旺季,可不断为家畜放牧采食提供青鲜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