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D野马式战斗机

北美 P-51D 野马
North American P-51 D Mustang
乘员: 1人
主武器: 六门点50口径机关枪
副武器: 2000磅炸弹或
8枚5英寸对地火箭
长: 32' 3" (9.80 m)
高: 13' 8" (4.17 m)
翼展: 37' (11.30 m)
机翼面积: 235 sq. ft (21.80 sq. m)
空重: 7000 lbs (3175 kg)
总重: 9200 lbs (4173 kg)
最大重量: 12100 lbs (5487 kg)
引擎数: 1台
发动机: Rolls Royce (Packard) Merlin V-1650
马力: 1650 hp
飞行距离: 1000 miles (1610 km)
巡航速度: 275 mph (442 km/hr)
最大速度: 437 mph (703 km/hr)
爬升能力: 3125 ft/min
最大高度: 41900 ft (12770 m)
P-51型战斗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欧和西欧进击,与欧陆一海之隔的英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危机。1940年春,英国派出一个飞机采购团向美国订购战斗机。美国北美飞机制造公司答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英国生产一种新式的战斗机。经过120天的研制,10月11日样机制成,10月26日试飞成功。新机服役编号定为P-51。英国人给它取名为“野马”。
美国研制的这批“野马”在英国“骑手”的驾驭下开始竞逐蓝天。英国空军利用P—51战斗机实施“零高度攻击”(在10米高度以下飞机高度表指示为零),猛烈打击德军地面部队和运输线。1943年秋,战斗性能大大超过A型机的P-51B型机问世,它首先装备了美国陆军航空兵第354战斗机大队。1944年3月在著名的柏林大空袭中,P-51战斗机击落德机41架。6月,大批P-51战斗机参加了支援诺曼底登陆作战。1944下半年,P-51已牢牢控制了西欧大陆的制空权。
P-51被公认为是二战中最伟大的单座战斗机之一。它最初的设计使用的是1100hp Allison V-1710-39引擎,但此版本的P-51在高空作战时有局限性。当Allison把英国的Rolls Roycs梅林(Merlin)引擎装入“野马”后,P-51才真正成为最好的战斗机。
当1944年P-51开始部署到各个陆军航空队后,被德国空军打得士气低沉的重型轰炸机部队终于有了护航飞机。由于超长的作战半径,P-51能为大多数侵入德国境内的B-17和B-24轰炸机群护航。它完全改变了空中截击战的格局,德国战斗机在直接截击盟军轰炸机前不得不先闯过它这一关。
在太平洋战场,从琉磺岛和冲绳岛起飞的P-51开始为昼间空袭日本本土的B-29护航。它们完全掌握日本上空的制空权,并能在护航间隙用火箭袭击铁路、公路和机场。1943年秋,P-51战斗机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上参战。中印缅战区的第311战斗机大队和中国战场上的中美航空兵部队首批装备了P-51战斗机。在抗日战争最后两年中,中美飞行队的P-51战斗机以广西、湖南西南部地区为依托,发挥其作战半径大的优势,不断深入到湘北、鄂、粤及沪宁一带日军占领区,猛烈袭击日军的机场、运输船队。在P-51等飞机的冲击下,日军失去在中国的制空权。1945年春,P-51战斗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立下了大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美混合团第5大队的6架P-51战斗机将1架日本百式运输机押解到湖南芷江机场。日本洽降代表、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这里正式向中国军政当局投降。P-51战斗机与“芷江受降”一道载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51战斗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洲战场上,P-51战斗机就出动13873架次,投弹5668吨,击落敌机4950架,击毁地面敌机4131架,被誉为“歼击机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