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俑

词意做俑(yǒng)
〈书面〉制造殉葬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相关词汇
【始作俑者】
典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指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对这句话的另外一种解释是:“第一个制作俑葬的人,他难道断子绝孙了吗?”是表示对“始作俑者”的赞赏。 因为大量史实证明,人殉的存在早于俑殉, 而以俑替代人陪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其无后乎”更接近反问的语气。 因此,“始作俑者”的最初意思很可能与现在的用法恰恰相反。
流行音乐:《始作俑者》
歌曲:始作俑者
歌手:蔡依林
专辑:《城堡》
歌词:
没有表情一个人坐著等著一个安慰的理由但你没有
她不是始作俑者缺席的你罪恶的问候
用沉默代替解脱迷失在你的话语
用微笑告别以后这一刻后彼此要擦身而过
放下一切让你走就这样不再联络
想起你电话来时的表情想起从前爱你的声音
想起总是微微笑的你想起从前爱你的调皮
想起如果没有遇见你想起从前爱你的甜言蜜语
面对著自己背对离去的你我已失去
她不是始作俑者缺席的你罪恶的问候
用沉默代替解脱迷失在你的话语
用微笑告别以后这一刻后彼此要擦身而过
放下一切让你走就这样不再联络
想起你电话来时的表情想起从前爱你的声音
想起总是微微笑的你想起从前爱你的调皮
想起如果没有遇见你想起从前爱你的甜言蜜语
面对著自己背对离去的你我已失去
多年后时间不再紧凑你我的以后也不再拼凑
爱情始作俑者不是谁没有谁错又或谁对不再害怕面对
想起你电话来时的表情想起从前爱你的声音
想起总是微微笑的你想起从前爱你的调皮
想起如果没有遇见你想起从前爱你的甜言蜜语
面对著自己背对离去的你我已失去
面对著自己背对离去的你选择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