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字典解释拼音:shēng

部首:士,部外笔画:4,总笔画:7

五笔86&98:FNR仓颉:GAH

笔顺编号:1215213四角号码:4020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8F0

基本字义

● 声

shēngㄕㄥˉ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汉英互译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详细字义

◎ 声

声 shēng

〈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词性变化

◎ 声

声 shēng

〈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谭嗣同《仁学》

◎ 声

声 shēng

〈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康熙字典

【丑集中】【士字部】 声

【字汇】同𡔝。【正字通】俗声字。

(声)〔古文〕殸【唐韵】【集韵】【韵会】书盈切【正韵】书征切,𠀤圣平声。【说文】音也。【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传】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也。【礼·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注】声谓乐也。又凡响曰声。【张载·正蒙】声者,形气相轧而成。两气者,谷响雷声之类。两形者,桴鼓叩击之类。形轧气,羽扇敲矢之类。气轧形,人声笙簧之类。皆物感之良能,人习而不察耳。【韵会】韵书平上去入为四声。又声敎。【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声敎,讫于四海。【左传·文六年】树之风声。【注】因土地风俗,为立声敎之法。又声誉。【孟子】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注】声闻,名誉也。又宣也。【孟子】金声而玉振之也。【注】声,宣也。又【諡法】不生其国曰声。【注】生于外家。【春秋·经传集解】继室以声子,生隐公。【注】声,諡也。又姓。又【韵补】叶尸羊切,音商。【韩愈·赠张籍诗】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侧,耳若闻啼声。

说文解字

【卷十二】【耳部】声

音也。从耳殸声。殸,籒文磬。书盈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软木是例外)

(3)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温度越高声的传播速度越快。

(4)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

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Hz~1100Hz。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得越近,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的单位是米。计量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dB)。

3、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决定。

(1)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音色也叫音品。

(2)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声的传播形式——声波

声源体发生振动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那种振荡方式就是声波。声以疏密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媒介向四面八方传播。在开阔空间的空气中那种传播方式像逐渐吹大的肥皂泡,是一种球形的阵面波。声音是指可听声波的特殊情形,例如对于人耳的可听声波,当那种阵面波达到人耳位置的时候,人的听觉器官会有相应的声音感觉。

正弦波是最简单的波动形式。优质的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的是正弦声波。

正弦声波属于纯音。任何复杂的声波都是多种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复合波,它们是有别于纯音的复合音。正弦波是各种复杂声波的基本单元。

声波是大气压力之外的一种超压变化。

空气粒子振动的方式跟声源体振动的方式一致,当声波到达人的耳鼓的时候就引起耳鼓同样方式的振动。驱动耳鼓振动的能量来自声源体,它就是普通的机械能。不同的声音就是不同的振动方式,它们能够起区别不同信息的作用。人耳能够分辨风声、雨声和不同人的声音,也能分辨各种言语声,它们都是来自声源体的不同信息波。

言语声是按人类群体约定的方式使用的,它包含语言学信息。人们以同样方式来使用言语声才能够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反复不断的交际活动和交际过程中的趋同作用使那种约定能够不断持续下去。幼儿是通过交际学会使用那种约定好的言语声的。那种约定也会在几代人长期过程中逐渐改变,语言也就有了演变。三世、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已经可以觉察出细微的演变来。

请注意,声波不是冲击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同样,在语音研究中要区分气流与声波,它们是两回事。在发音器官里,声带、舌尖或小舌的颤动,以及辅音噪声的形成等,都离不开气流的作用,但是气流不是声波的代名词。所谓“*浊音气流”、“*清音气流”的说法似乎包含了极其含混的意思。

另外,即使没有其他声源体的作用,空气粒子总是在做无规则的震荡,或者说它们总是在骚动,它们激发起微弱的“白噪声”。绝对静寂的大气空间是不存在的。所谓背景噪声还包括自然界或人类生活环境里许多声源体杂乱的声音,对于言语交际来说它们没有信息价值。居室四壁或陡峭的山坡还有回声效应,噪声被放大、被增强了。言语声和它的滞后的回声叠加在一起,变成复杂的回响声。电声仪器设备里也都有白噪声。那种没有通信价值的噪声很强烈的时候人们会心烦意乱。有意思的是,在噪声极小的消声室待久了,人会感到不安宁。音乐中恰当使用沙锤之类的噪声带来的是艺术欣赏价值。人类语言里的许多辅音都包含噪声,它们很重要,能够起区分辅音的作用。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噪声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必须加以控制。

2、声音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护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分贝。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