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侯群雁来归图
【名称】杨建侯群雁来归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作于1950年
【作者】杨建侯
【简介】
纸本,设色,纵283厘米,横146厘米。
在当今画坛上,杨建侯与关山月、于希宁俱善画梅,人称“三枝梅”。杨建侯笔下的梅花,繁枝密萼,万蕊千花,娇妍绚烂,蓬蓬勃勃,一改古人塑造的孤苦伶仃、清高孤傲的梅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他晚年经常作巨幅大画,纵横数丈,却能气脉畅通,一气呵成。当然,杨建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徐悲鸿先生的入室弟子,早年专攻西画,素描、油画、水粉都有相当高的造诣,素描尤精,国画之山水、人物、花鸟俱佳。
本文要介绍的是杨建侯最为著名的一幅国画作品,也是一幅大画,名《群雁来归》, 在这幅画中,画家营造了一个漫天飞雪、数九寒天的严冬,大雪压着芦苇,雪还在下。在这个略显荒凉的氛围里,群雁由远及近,纷至沓来。有的还在远方,有的马上就要飞过来了,有的正从半空中降落,有的已经落下来了,有的蜷缩畏寒,有的翘首以盼,有的侧首欲语……各具姿态又各尽其态,把群雁在瞬间的姿态描绘得异常生动、准确、自然、优美。
把99只大雁组织在一幅画面上,本身就是—件很大的工程。第一个问题就是构图。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构图疏密有致,繁而不乱,颇见功力。作者采用的是西方绘画的构图方式,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节奏感。另外,为了统一画面,作者还采用了“弹雪法”,造成整个画面都笼罩在雪中的感觉,既真实,又自然。
从技法上考虑,通过此作可以看出作者对大雁生活和习性的观察细致入微和尝试用新的表现方法的努力。此作融合了他长期对自然景物观察和写生练就的素描经验和技能,并结合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技巧,用传统中国工笔画勾勒晕染的方法精勾细染而成。作者对于空间的处理和对姿态各异的大雁的表现方法,既见传统,又有新意。这幅巨幅工笔画,(群雁来归》因其独到的表现技法而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美术界誉为中西融合的典范之作,也成为杨建侯中国画作品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这幅作品就是以这次会议为背景,以众多爱国知识分子从国外归来、共商建国大计为主题.用99只大雁暗喻“群贤毕至、九九归一”,是—幅艺术性和思想性皆佳的花鸟画名作。
这幅著名的作品近年还引发了—桩美术馆和杨建侯家属之间关于继承权的官司,但不管结果如何,都只会让这件作品名声更加显赫。
杨建侯(1910---1993),曾用名赞楠、白浪,号荷叶村人,江苏无锡人。1927年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进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成为徐悲鸿的人室弟子。1931年在无锡创立白浪画会,并主编专刊。1933年参加上海“艺风社”;1935年于中央大学毕业,参加中华美术会,任上海法医研究所绘图教师。抗战期间,历任重庆流亡教师服务团宣传组组长、教育部编辑委员会教科书组编辑、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47年起,先后任教于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申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曾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主任。著有《人物画的基本作法》、《写意花鸟画法》、《钢笔画研究》、《连环画的构思构图》、《郑板桥的杰出艺术成就》等。</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