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玉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春秋晚期玉璜

收藏,古已有之。自殷周以来,古人对玉器有着特殊的偏好,赋予它多种美誉和社会内涵,并奉为完美的化身、高贵与坚贞的代表,进而把崇玉、佩玉看作是体现一个人具有社会性伦理道德和高尚品德的标志。因此,玉器不但成为历代统治者收藏的热点,而且也成为平民百姓收藏的热点。

这块玉璜出土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的墓室。玉璜是一种作用与地位都很特殊的玉器,据古籍记载,玉璜具有佩玉的性质,也是王室同姓分封的信物。《吕氏春秋·上德》有“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的记载,说明璜也可作为发兵举众的令符。而且璜又是一种祭祀用玉。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璜具有佩玉、瑞玉、祭玉的多重身份和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基于此,玉璜的制作也是极为精细认真的。

此玉璜用和阗白玉琢制,呈扇形,两头各有一个穿系小孔。边刻成大小不一的齿轮状,玉面的纹饰采用对称构图形式,蚕纹、云纹排列有序,细小的阴丝线亦清晰可见。减地法的运用使纹样的隐起更为圆润饱满,立体感强,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制玉的高超技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