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合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密教的基本手印

十二合掌:

第一坚实合掌,梵文宁尾拏(nivida):合掌,掌中坚相著,十指微离。

第二虚心合掌,梵文三补咤(samputa):十指齐等,头相合,掌心微开。

第三未敷莲合掌,梵文屈满罗(kudmala):如前,空掌内,使稍穹。

第四初割莲合掌,梵文仆拏(bhagna):二地二空并相著,余六指散开,即八叶印也。

第五显露合掌,梵文嗢多那惹(uttanaja):仰两掌相并,而向上。

第六持水合掌,梵文阿陀罗(adhara):并两掌而仰,指头相著,稍屈合之,如掬水状,似饮食印也。

第七归命合掌,梵文钵罗拏摩(pranama):合掌,十指头相叉,以右加左,如金刚合掌也。

第八反叉合掌,梵文微钵哩哆(viparita):以右手加左,反掌,以十指头相绞,亦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

第九反背互相著合掌,梵文毗钵罗曳萨哆(Viparyasta):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下,略似定印。

第十横拄指合掌,梵文啼哩曳(tiryak):仰二手掌,令二中指头相接。

第十一覆手向下合掌,梵文阿驮罗(adhara):覆两掌,亦以二中指相接。

第十二覆手合掌,梵文同于第十一:并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