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镇

基本概况崇福镇位于富饶的杭嘉湖平原心腹地带--浙江省桐乡市西南部,距梧杭州市50公里,距嘉兴市60公里。总面积100.14平方公里,07年全镇逾10万人。京杭大运河、320国道横贯镇区,沪杭高速公路穿越境南。
崇福镇是桐乡市第一大镇和工贸重镇,改革开放以来,崇福镇围绕打造“实力崇福、人文崇福、平安崇福、和谐崇福”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市场兴镇、工贸并举、联动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06年12月底,全镇拥有各类注册工业企业3841家,其中规模企业140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8家,三产经营户6339家。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5.18亿元,工业增加值25.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52元,比2001年增长93.6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外资企业33家,合同利用外资6461.53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835.54万美元;引进新办市外内资企业44家,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57亿元。工业形成了以轻纺、裘皮、建材等行业为主导,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工业园区开发面积3.4平方公里,征用土地5181亩,入园企业达到75家,2006年入园企业实现产值32.2亿元,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嘉兴市十强工业功能区”。
2005年10月,桐乡市崇福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皮草名镇”荣誉称号。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排名第307名,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中排名第62位,嘉兴市列第三位。[3]
行政区划崇福镇辖城北、东园、青阳、南沙滩、北沙滩、崇德6个社区,城郊、上市、东安、民利、湾里村、留良、新桥、华光、御家桥、南阳、茅桥埭、钱家埭、李家浜、陈家埭、店街塘、芦母、景卫、中夫、李家坝、联丰、上莫、新益、利顺、星火、五丰、芝村26个村委会。
建制沿革春秋时为吴越边界之地,称御儿。镇西郊有何城遗址,相传为当年吴拒越所建。汉时又称御儿为语儿。镇东有南沙渚塘,古时即称语儿中泾,又称语溪,镇亦别名语溪。晚唐时已有崇德之名。唐乾符六年(879)为义和镇。后梁开平初,以运河右侧为义和市,左侧为语儿市。后晋天福三年(938)置崇德县,设县治于镇。清康熙元年(1662),改崇德县为石门县,民国初复称崇德县,镇一直为县治,直至1958年撤销崇德县建置止。民国22年(1933),称崇福镇,以镇有建于梁天监二年(503)的崇福寺得名。民国25年(1936),改名崇德镇。日伪时期,曾称语溪镇。抗战胜利后,复称崇福镇。解放后,1951年5月,划为县直属镇。1958年10月,为崇福公社崇福管理区。1959年6月,恢复镇建置。“文革”期间,一度改称红卫镇。不久复称崇福镇。1998年10月,撤销上市乡建制,原上市乡行政区域并入崇福镇。[3]
2000年,崇福镇辖城郊、上市、东安、民利4个村委会。2000年,芝村乡辖联丰、上莫、新益、利顺、星火、五丰、芝村7个村委会。2000年,留良乡辖湾里村、留良、新桥、华光、御家桥、南阳6个村委会。2000年,虎啸乡辖茅桥埭、钱家埭、李家浜、陈家埭、店街塘、芦母、景卫、钟夫、李家坝9个村委会。
2001年,撤销芝村乡、留良乡、虎啸乡建制,并入崇福镇。崇福镇辖26村、8居,驻日晖路。
2003年6月24日,桐民[2003]75号,崇福镇撤销城北、东园、城南、勤俭、横街、青阳、南沙滩、北沙滩8个居民委员会,建立东园、青阳、城北、崇德、南沙滩、北沙滩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园社区:东至320国道,与茅桥埭村接壤;南至320国道、中沙渚塘;西至青阳河、虎啸沟管厂西围墙;北至北沙渚塘,与茅桥埭村接壤。青阳社区:东至青阳河、虎啸沟管厂西围墙;南至320国道、金属丝网厂,与南阳村接壤;西至老运河;北至中沙渚塘、北沙渚塘。城北社区:东至老运河、医药用品厂东侧小路;南至北沙渚塘、青阳路; 西至西城河、花园港,与星火村接壤;北至鼎泰药业有限公司北围墙、环卫所,与茅桥埭村、蔬菜村、新益村、星火村接壤。崇德社区:东至老运河;南至老运河、西城河;西至西城河;北至青阳路。南沙滩社区:东至老运河、西城河;南至320国道,与城郊村接壤;西至胡德公路,与城郊村接壤;北至老运河、崇德西路。北沙滩社区:东至西城河、花园港,与星火村接壤;南至崇德西路;西至胡德公路,与星火村接壤;北至跃进港,与星火村接壤。
地方特产崇福镇的蓝印花布很出名。中国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盛于宋代。这种以植物靛蓝作染料,利用黄豆和石灰粉拷蓝,由独特工艺制作的蓝白两色的纯棉织品,以其朴实、清新的风格,柔和醒目的色调自成一派。桐乡工艺印染厂是浙江唯一以完整的传统工艺生产蓝印花布的厂家,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纳国画、版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创新,在蓝印花布行业独树一帜,成为国内同行的佼佼者。该厂生产的蓝印花布系列工艺布和工艺品深受日本、东南亚和西欧市场的欢迎。《浙江省工艺美术保护实施条例》将其产品列为传统工艺保护产品。[3]
名胜古迹新桥遗址
在镇西南郊运河南岸大通新桥南堍东侧,面积约19500平方米,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1972年发现,1982年试掘,出土骨角器有鹿角钩、点种器、麋角柄,陶器有釜、罐、盆、盘、钵、豆、支座,胎中分别夹蚌、夹砂、夹禾本科植物的茎叶等,陶质疏松,往往施红色陶衣。据陶器的发展序列分析,遗址的相对年代,晚于罗家角遗址,约在六千多年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城庙遗址
在镇西郊区何城庙东北300米(今属芝村星火村),为西周或春秋、战国间遗址,南北宽300米,东西长500米,文化层厚达170厘米。陶器以印纹硬陶为主,纹饰有米字纹、席纹、网纹、方格纹、曲折纹,也有一器兼施数种纹饰。除硬陶外,还有原始青瓷和泥质红陶和灰陶,少量灰沙陶。地面还采集到鱼鳍形,丁字形鼎足,由此推测,还可能有比西周更早的地层存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经幢
俗称西寺双塔,在崇福寺金刚殿前东西两侧,均为八角七层实心砖结构,高12米。底层为白石须弥座,座上有栏杆。塔龛上下相互参差,每层檐口砖迭涩挑出,覆以筒瓦,檐角各悬铁风铎一块。塔刹系层层铁圈作橄揽状。该塔建于唐乾符中,为寺僧无着禅师造,中经六次重修,一次重建,最后一次为同治六年(1867)。两塔原有塔志。为寺僧收藏,记有历次修建和入藏文物情况。1955年因年久失修,塔顶倾斜,危及民房,经省文管会同意,拆去上端六、七两层。1966年“文革”中,两塔被拆除。拆塔时发现砖刻、金银铜器、玉石佛像、经卷、象牙玛淄、珍珠、钱币等不少文物,收藏于省博物馆。
元崇福寺铜钟
明正德《崇德县志》载:“延佑七年(1320),僧本烈筹建钟楼于寺东南隅,募铸铜钟,计重万斤,声闻十里。”清康熙《石门县志》载明嘉靖中,刘令宗武以钟楼改建于关帝庙南,为鲸音阁,迁钟其间。清初阁记,顺治十八年(1661)镇浙章昂帮,取钟置杭州灵隐寺。
文壁巽塔
在镇东中山公园内,为该园重要景点之一。明嘉靖通政使吕希周始建。原有“坤”、“离”、“巽”三塔,以次相连,万历十七年(1589)重修时仅存巽塔。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巽塔因长期风化倾坍。咸丰三年(1853)宋成勋等募资重建。塔底花岗岩须弥座。塔身六面七层,仿木实心楼阁式。每层有仿木砖雕塔檐,檐下有仿木浮雕斗拱和立柱,三面棂窗,窗门相间。壶门上部阳文砖铭,从残存题刻分析,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单字题记。壶门内有壁龛原供佛像,“文革”中毁。塔顶由相轮和复钵组成的生铁塔刹。
宋米芾行书登岘山直幅石刻
石刻共八块,高五尺余,字大小如华阳瘗鹤铭,笔势奇宕可喜。光绪间,该石嵌北庄胡氏家庙庑壁,民国间移嵌南门外新安会馆关帝厅壁。1937年日军侵镇时被毁。桐乡博物馆藏有该石刻拓印件。
王厚之临本兰亭序石刻
徐光祚跋,无年月,识“御儿孙闻孙氏珍藏”八字。清咸丰间,崇福寺僧清梵于邑中故家购得此石,兵燹时携至西湖云林寺。清梵殁后,石为同邑方丈东周持人寺中,现不知下落。
黄叶村庄种菜倡和诗册石刻
清初吴之振首唱《种菜》二绝句,同时嘱友和诗,得黎洲兄弟、尧峰、西堂、杨园诸先生暨同邑劳之辩,吴震方诸乡贤二十余家真迹,装成一册。道光十八年(1838),邑人蔡载樾借吴氏藏本钩摹上石,首列汤斌大书“种菜”二字,后有海昌钱泰吉及蔡载樾两跋。兵燹后,石已散失殆尽,是册真迹原藏宝山知县吴康寿家,今不明。有刻石拓片,藏镇上于梦全家。
黄叶村庄乾隆御书诗碑
碑刻为七言绝句,云:“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波暖弄阴晴。帘虚日落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款署“乾隆辛末春御题。字体为乾隆一贯所写的董其昌行草体。五十年代初,镇上建东西大街路面,毁作碎石而铺用。[1]
历史名人陆峻(1154-1216)字子高。宋淳熙十一年 (1184)入太学,十三年(1186)升内舍。绍熙元年四190)新帝登基,礼部奏名第九,廷对擢居第四。官授文林郎,实放绍兴府观察,后调滁州教授。在任“辟武斋,兴学校”,文士兴起。期满后,调任两浙转运使,抑强扶弱,中外钦佩。回京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嘉定元年(1208)七月兼吴王府教授,旋又奉命镇守濠州。适值敌寇猖撅,他晓以利害,示以信义,取得人心,收编数千散兵,练为劲兵,濠州乃得安固。后又调和州知州,“养士励俗,修仓浚河”。是年岁荒,无食者日有万计,他与民共苦,节粮吃粥,因此得病。嘉定九年(1216)2月卒于家中,享年六十二岁。墓葬于镇郊雁塔村(今芝村乡太子塘桥西)承议公墓东。丹阳刘宰撰墓志铭,姑苏吕俊民勒石。著有监带集》十卷。

辅广(生卒年不详)字汉卿,号潜庵。少时倜傥,志愿甚宏,先随吕东莱(即吕本中,字居仁)先生研究学问,后又拜朱嘉为师。入京后,闭户自守,奋力勤学,学术思想独到,从不随俗附和。宋庆元年间(1195--1200),禁止“伪学”,讲学者纷纷散去,惟他独立不惧。生平著述甚多,并广为他人引用。钦定《诗经信说江隼》摘引其述733条;《金坛王氏四书大全》引用395集:《都梁李氏朱子异同条辩》引用606条。嘉泰年间(1201一1204)归里,在县城首创讲学之所“传贻堂”,躬行实践,挽回颓风,人称“传贻先生”。后病死单,墓葬西郊一里。著有《四书纂疏》、《六经集解》、《日新录》。[4]
吕希周(生卒年不详)字师旦,号东汇。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工部,督清江糟运。办事干练,并善书文,因并吏部文选司郎中,旋又擢升为右通政。乞假归里时,适值倭寇侵境,浙江巡抚下令筑城防倭。嘉靖三十五年(1556),吕希周会同知县蔡本端,奉檄建筑崇德县城,改运河为曲,纡缓绕城,以水为障,建吊桥以固防守。民间因有“崇德吕希周,直塘改弯兜”之说。同年秋,倭寇侵犯县北皂林塘,桐乡被围,吕希周和濮院濮文起,吴兴茅坤共献退敌之计,出奇制胜,捍卫乡里,因功迁升左通政,赐赏有加。年老回乡后巡抚庞尚鹏挟冤诬劾其居家不法,被削职为民。吕希周慷慨好施,曾捐田 170余亩,归学宫以赡诸生之贫者。后病死于乡,墓葬语儿乡三都。著有《东江诗集》。
吕焕(1521-1601)字南文,号心源。少有俊才,父吕相任邵阳主簿,当时焕年十二,暮春放纸鸢,飘落淮庄王府,适王爷后园宴客,立命仆役缉捕。吕相害怕不敢藏匿,捆缚儿子送至。时值王府为女南城郡主选婚,见吕焕大喜,不问其罪,令其出入府中,后以郡主配婚。不数年,目焕爵封“仪宾”(郡马),住淮庄王府。一年父卒,他哭告郡主:不能为享受富贵而忘亲人,欲回故里侍奉家母。郡主同情,请父转呈朝廷,辞八百石岁禄,返崇德。明朝兴二百年郡主和郡马双双回夫家居住者仅此一例,乡里故者以此为荣。吕焕夫妇在萌芳园筑“许归堂”,为皇帝特许归来侍母之意。万历年间,夫妇先后殁,墓葬南津乡官村(今上市乡城郊村)。著有《许归堂诗集》。
吕宣忠(1625-1647)字谅功,小字朴人,号樵庵。十三岁时瞒父偷习骑射,研究兵法,十八岁列为博士员。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入浙,他痛哭流涕,誓申国耻。次年,在太湖聚众与吴日生一起抗清。三月,大战清军于乌镇湖溪(亦称滥溪)塘。五月,清兵已渡钱江,吴日生多寡不敌众而败,吕知大势已去,辞众扮僧隐入山中,以图再起。后因吴日生标将沈君伸和金和尚出卖而被捕。他拒绝投降,公堂受审时慷慨陈词:“大丈夫不能为国尽责,即今死犹后。”清顺治四年(1647)在杭州被斩就义。临刑时,昂首挺胸走在前头面不改色。遗有《题松柏者》、《题晚晴者)、《题今人者》、《题有兄者》托志诗四首。
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斋老人,南阳村白衣人。十三岁入“征书社”,长者阅其文,视为畏友。十六岁时,明亡,次年清军入浙,他散家财援助“义军”,暗助孙子度、吕宣忠等反清复明。因清王朝统治日益巩固,复明无望,于顺.治十年(1653),改名光纶参于科举,考中第二名秀才。后痛感国亡家破,即归隐南阳东庄埋头文字著作,、避政尚学,与黄宗羲、凌渝安、张履祥、何商隐等,以切磋学术为名,发泄对清王朝的不满。吕博学多才,凡天文、谶纬、乐律、兵法、星卜、算术、灵兰、丹经、梵志之书无不通晓,平生学宗“朱程”,尤赞“夷夏之防,大于君臣之义”之说,每将强烈的民族意识贯注其著作之中,在学林士子中有广泛影响。晚年两拒清朝“博学鸿词”和“山林隐逸”之荐,节操自守,誓不事清。隐居吴兴妙山,筑风雨庵,取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后因忧国忧民,旧病复发,不治而卒,终年五十五岁。墓葬于今晚村乡识村东长板桥。一生著作计有《晚村文料》、《东庄吟稿》、(吕氏评医贯)等数十种,并与同邑吴孟举、吴自牧合辑《宋诗钞》存世。清雍正七年(1729),吕亡后四十六年,因湖南曾静案受牵,惨遭“开棺戳尸”,幼子被凌迟处死,孙辈发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合门受难并累及学生、书商,生前著述悉遭禁毁,为清代影响最深、涉及最广之“文字狱”。辛亥革命胜利,沉冤始得昭雪。建国后,镇上为其建吕园和纪念亭。[2]
改革开放大事记1979年10月,民政部部长程子华、民政部政治部主任崔乃夫来崇福镇进行县人民代表直接选举的试点。
1981年,桐乡化肥厂合成余热回收利用项目,获省科技成果奖。
1983年3月,崇福镇消灭血吸虫病,中共桐乡县委、县人民政府赠给“造福万代”匾额’;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率队考察崇福电影院。
1984年6月3日,化工部副部长贾庆礼一行视察桐乡化肥厂。
1985年5月28日,朝鲜中央植物防疫所副所长孙成模一行来桐乡农药厂考察。
1986年9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1986)93号文件批复,确定崇福镇为省对外开放工业卫星镇。
1987年4月,崇福镇进行殡葬改革,实行火葬;6月,在“文革”中被毁坏的中山公园重建后对外开放。
1989年1月,浙江省公安厅授予崇福镇治安联防队“治保战线先进集体”称号;6月,该联防队又获公安部授予的“全国治安保卫、治安联防优秀集体”称号;6月10日,崇福邮电支局安装HPO4型1000门自动交换机,至1998年,全镇安装程控电话超过7000门;8月1日,崇福镇集贸市场建成开张。
1990年5月,省委书记李泽民在桐乡化工总厂召开座谈会;7月27日,投资358万元,日供水量为2万吨的崇福地面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供水,1997年10月二期工程建成,日供水量达到4万吨。
1994年7月,邵逸夫投资80万港元的邵逸夫中学竣工。
1996年10月,建成桐乡经济开发区崇福开发分区;到1998年底,分区面积为0.96平方公里,总投资2800万元。
1998年12月,经省爱卫会验收合格,崇福镇跻身“省级卫生镇”行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