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争之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兵家必争之地

作者:胡阿祥 等著

ISBN:10位[7544318559] 13位[9787544318556]

出版社:海南

出版日期:2007-8-1

定价:¥59.80 元

内容提要

这部书是由南京大学胡阿祥组织编写的。全书凡二十三讲,前五讲为总论,概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的若干重大问题;后十八讲是分论,分析中国各区域的历史军事地理形势。各讲具体分工如下:胡阿祥:第一讲至第七讲,第九讲;彭安玉(江苏省行政学院):第八讲,第十讲至第十三讲,第十五讲至第二十三讲;郭黎安(江苏省社科院):第十四讲。全书由胡阿祥统稿。

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的研究,现在还很不充分;然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强化全民的国防意识,有益于指导现今的国防与战争,因而显得十分必要。这里不妨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以明之。

本世纪70年代初,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将军发出指示,要对陕甘两省的历史军事地理进行研究。如何研究?预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承担此项任务的史念海等人曾向皮将军请教,得到的答复是:“假定现在就要进行一场战争,我作为司令员,进入阵地,部队布置,粮草运输,作战计划,大致都已就绪,我要再听取一下:以前在这个地区曾经发生过什么战争?战争的两方各是由什么地方进军的?又是分别由哪些道路退却的?粮秣是怎样运输的?战地的用水又是怎样取得的?其中获胜者是怎样取得胜利的?而败北者又是怎样招致失败的?”这许多的问题与重点,为久经戎行的将军所关心,并不奇怪,盖“料敌制胜,计险远近,上将之道也”;同时,它也说明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的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填补中国军事史、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空白),还有着确切的现实意义,诚如孙子所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这实在是亘古迄今、无所更易的一贯原理!

编辑推荐

胡阿祥、彭安玉、郭黎安等同志有志于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军事地理融会贯通,对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地理规律加以探讨和研究,以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撰写了《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一书。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但填补了我国军事史上一项空白,而且对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施和金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历史上,地理条件影响军事与战争的例证不胜枚举。从大处着眼,比如中原王朝为什么要在边境上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长城为什么要沿阴山、燕山等山脉而筑7在周边民族大规模入侵中原时,双方为什么常常会守秦岭、淮河为界?明以前历代实现统一都是自北往南用兵,为什么明朝取代元朝却是自南而北?为什么山西高原、关中地区、四川盆地、江南一带、福建区域、岭南地区经常出现军事割据?再从小处看,为什么山海关、嘉峪关、蒲津渡、采石矶、剑阁道等得失,总是关系到战争的大局7为什么南京、徐州、洛阳、西安、寿县、太原、合肥、襄樊、南阳、成都等地区发生的战争特别多?

诸如此类的“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罗列出成百上千。而这些问题,又无不和地理条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本书作者

作者简介

胡阿祥,1963年出生,安徽桐城人。自幼喜好历史、地理与文学。15岁前,先后在复旦大学读历史本科与历史地理研究生,在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发展部部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副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86年至今,出版专著及各类大小册子十多种,发表论文与长短消闲文字己5口余篇,主编丛书多部。

目录

编者前言

第一讲 历史军事地理学概述

第二讲 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区域

第四讲 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对峙、南北分裂及其攻守形势

第六讲河南历史军事地理

第七讲陕西、甘肃、宁夏历史军事地理

第八讲新疆历史军事地理

第九讲山西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讲内蒙古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一讲四川(附重庆)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二讲湖北、湖南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三讲江西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四讲江苏、安徽(附上海)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五讲山东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六讲河北(附北、天津)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七讲黑龙江、吉林、辽宁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八讲浙江历史军事地理

第十九讲 福建历史军事地理

第二十讲台湾历史军事地理

第二十一讲广东、广西(附海南)历史军事地理

第二十二讲云南、贵州历史军事地理

第二十三讲青海、西藏历史军事地理

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