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五香豆

简介城隍庙五香豆,产地中国上海。“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这是凡到城隍庙中外游客众口一致的评语。城隍庙五香豆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吃到嘴里香喷喷、甜滋滋,别有风味。在上海,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制作工艺用料讲究,火候适当。所用原料是专门选自浙江省余姚县出产的蚕豆,挑选极为严格,黄皮豆和虫蛀豆都不

能用,要使用清一色的青皮豆,洗干净用水煮。烧煮用的是双眼灶,上面放一只清水锅,一只糖水锅。当清水锅水温达到摄氏60度左右时候,再把洗净的蚕豆放进去,煮一段时间,豆熟后往糖水锅里捞。
但捞豆以前,要先把一定比例的糖精和香草、香精放在糖水锅里,再往捞出的蚕豆上撒点盐,放进糖锅里后要不断地翻动。翻动时,要从锅边周围用笊篱慢慢往下推着翻。这样能把豆煮得均匀入味。半个小时左右,见豆皮上泛出盐花,可以起锅把豆晾在竹丝容器里,凉透、干燥后即为五香豆。
食品特点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吃到嘴里香喷喷、甜滋滋,别有风味。
追溯历史五六十年前,上海的老城隍庙内开设了一家名为“兴隆郭记”的五香豆店,专门经营自产的奶油五香豆,生意兴隆非凡,口碑载道,远近顾客纷至沓来,不久,就成为家喻户晓晓脍炙人口的上海风味特产。
郭瀛州,又名郭宗儒,清光绪34年(1908年10月23日),生于江苏省杨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家乡闹灾,18岁就背进离乡,只身来到上海。举目无亲,历经艰难坎坷。在十年的颠簸生活中,先后在南市的西姚家弄,阜民路一带以摆小书摊为生。抗战期间也曾在雷云轩烟杂店谋生。
三、四十年代过来的上海人都知道,上海滩曾流行过“茴香豆”,此豆韧而不坚,软而不涩。在当时老城厢附近的街头巷尾,生意也颇兴旺,但知晓该豆配方,掌握其烧煮技艺者屈指可数。
获得荣誉2003-2006上海快速消费品市场领军金奖(干果)
2003年上海畅销快速消费品
2006上海畅销金品(干果)
2004上海畅销快速消费品休闲食品(干果)
上海市著名商标(2007-2009)
老城隍庙品牌炒货被列为市商委和南市区1997年重点扶持产品品牌
首届儿童生活用品(食品)消费者信誉奖
首届瓜子展品金奖[1]
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先后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在各地食品评比中,它还被授于“金牛奖”,“天马奖”等十几种荣誉称号
“老城隍庙”品牌被评为“上海著名商标”
系列产品精制奶油五香豆 300g袋装
奶油五香豆 250g盒装
精制奶油五香豆 250g袋装
精制奶油五香豆 200g袋装
精制奶油五香豆 454g袋装
怪味豆 150g袋装
怪味蚕豆酥 250g袋装
鲜味蚕豆酥 250g袋装
兰花豆 150g袋装
怪味蚕豆酥 200g袋装
怪味蚕豆酥 454g袋装
奶油青豆 300g袋装
奶油青豆 150g袋装
松脆奶油青豆 200g袋装
松脆奶油青豆 454g袋装
特松豆 200g袋装
松脆奶油青豆 150g袋装
香脆特松豆 200g袋装
香脆特松豆 454g袋装
茄汁香脆豆板 200g袋装
苔条香脆豆板 200g袋装
咖喱香脆豆板 200g袋装
葱油香脆豆板 200g袋装
沙嗲香脆豆板 200g袋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