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才

1. 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李德才
字大石,号石公别名浩瀚‘昊汉’,祯友。 受聘于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先生为名誉会长的东京国际美术协会,任顾问。 现任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中华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为荷兰王国造型艺术中心注册的专业画家。 1943年生于中国内蒙古通辽市。出国前为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美术设计。 90年代初定居于梵高、伦勃朗的故乡-荷兰王国。 山水学宋元,花鸟学明清,得历代大家之真髓。广泛涉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1987年他应邀东渡日本,1991年应邀西赴欧洲,讲学、举办个人画展、进行国际间的美术交流,在国际上弘扬中国传统绘画。迄今在海外已举办二十几次个人画展。 在日本和法国的大型国际美展中,曾获【金奖】、【大奖】、【特别优秀奖】、【优秀奖】、【大众奖】、【无鉴查】等荣誉。 1993年应荷兰造型艺术中心聘请,在鹿特丹市区绘制中国壁画‘劲节凌云’。 鹿特丹市政府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当时的鹿特丹市长佩伯尔 Bram Peper、上海市长黄菊【原中共中央政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驻荷兰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王庆余共同为之揭幕。这幅作品被国际间多种报刊报导,称为【欧洲壁画史上的第一幅中国壁画】。 同时,荷兰王国造型艺术中心特别为李德才和荷兰当代画坛大家;丹·凡·豪顿、瓦里·埃伦巴斯、多夫·汉可斯、皮特·罗斐斯 [Daan van Golden. Wally Elenbaas. Dolf Henkes. Piet Roovers]在鹿特丹卡顿德莱斯博物馆共同举办五人作品联展。 1994年在荷兰王国经法律公证注册,建立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任院长。 1999年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2.四川扬琴演员李德才
(1903~1982)
中国四川扬琴演员。艺名德娃子。成都人。家境贫寒,只读了1年私塾,即随父学唱演出。因生活所迫,变声期天天演唱,竟致倒嗓辍演。但他经过3年苦练,艺术大进,还练出了仄音嗓子。重返舞台后,与名艺人郭敬之、廖正学同台演唱,深为内外行叹服。不久即与竹琴名家贾树三、相书名家曾炳昆并号蓉城三绝 。擅长剧目有《孙夫人祭江》、《香莲闯宫》、《活捉三郎》、《白毛女》等。他还为四川扬琴艺术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
3.宜昌市政协副主席
李德才,男,汉族,1957年12月生,湖北天门市人, 1980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在职研究生文化。现任宜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主委,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1980年7月-1984年8月 宜昌市物价局综合科办事员;
1984年8月-1985年1月 宜昌市物价局农商科副科长;
1985年1月-1990年2月 宜昌市物价局物价检查所副所长;
1990年2月-1991年3月 宜昌市物价局综合科副科长;
1991年3月-1993年3月 宜昌市物价局价格信息中心牵头负责人;
1993年3月-1995年5月 宜昌市物价局价格事务所所长;
1995年9月-2002年4月 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副县级);
2002年4月-2006年10月 宜昌市政协副秘书长,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2006年10月-2007年1月 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主委,宜昌市政协副秘书长,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2007年1月- 宜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宜昌市委会主委,宜昌市物价局副局长。
分管市政协提案方面的工作。
4.中国科技大老师李德才
男,1963年生,安徽省濉溪县人。先后就读于安徽劳动大学茶叶系、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双学士。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讲授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社会问题分析》、《人生哲学》。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法制建设。近年来,在《中国教育学刊》、《高校理论战线》、《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和参与撰写学术专著3部。主编和参加编写教材6本。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1996年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同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优秀教材评比二等奖。
5.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1966年2月生于河北沧州,1992年3月师从著名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专家池长青、王之珊、赵丕智教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5月师从著名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专家袁祖贻教授在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用英语进行理工教学”硕士学位证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Teach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English),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
至今已培养研究生16名,指导本科毕业设计45人。目前指导6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液磁一体化理论及应用、纳米磁性功能材料制备、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理论及应用。
从1989年至今,一直从事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关于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至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军工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10余项;到现在为止,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相关论文9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见科研情况介绍),其中被SCI、EI、ISTP收录文章达25篇次;获科学出版基金资助,编写黄泽铣主编的《功能材料词典》中磁性液体(磁性流体)部分,2003年第二次获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的学术专著《磁性液体(磁性流体)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书号:ISBN-7-01-011113-3)一部,2006年第三次获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完成学术专著《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密封的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一书,即将付梓。已批准专利15 项(均为第一发明/设计人),其中发明专利4项。
1998年6月,第八届国际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会议在罗马尼亚召开,李教授作为首次被邀请的中国大陆唯一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其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Timosona与罗马尼亚学者进行合作研究。2001年参加在德国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会议并接受德国布莱梅大学邀请,在德国从事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制备、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传感器研究等工作。2004年在巴西召开的第十次国际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大会上发表会议论文4篇,其中三篇被《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收录。2007年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学者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十一次国际磁性液体会议,并宣读论文《The Study on Magnetic Fluid Static Seal of Large Flange》,该论文已被收录到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期刊中。从2002年1月起,与日本Doshisha University磁性液体(磁性流体)专家HiroshiYamaguchi教授共同从事有关磁性液体(磁性流体)课题“The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Fluid Membrane for Flow Control”的研究。2004年李教授又接受公派出国任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学术访问。
1999年获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1年获第五届詹天佑北京交通大学专项奖。2007年,所负责的《机械设计》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年,所负责的《机械设计》课程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精品课程,优秀主讲教师,共讲过10门机械专业主干课,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10篇,编写和主审各种教材5本,其中专著2本。
作为第一完成人进行的关于往复轴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密封耐压公式的理论研究,该成果被评为90年代中国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2002年12月,作为第一完成人所进行的磁性液体(磁性流体)密封的机理及应用研究的成果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的鉴定,被评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获200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与总装备部共同研究的项目“超大直径磁性液体密封研究”获2007年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磁性液体加速度传感器的研制”经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科学院等有关单位专家鉴定,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从2003年开始担任《功能材料》杂志通讯编委并担任功能材料协会理事;从2005年开始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磁学与磁性材料学会委员;北京市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工业出版社,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