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评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危险性评价是管理毒理学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确定化学物和环境因素对人的生命或健康、或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潜在有害作作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1983)和美国环境保护局(1984)年提出,危险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阶段。危险性定性评价即危害鉴定,评审某化学物现有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是否可造成人体健康的损害,重点放在致突变性、致癌和致畸效应,及对神经系统、肝和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危险性定量评价包括:①剂量-反应评定,评定不同接触水平在群体中某种特定效应的发生率。②接触评定,估测整个社会人群接触化学物的可能水平。③危险度特性评定,将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定和接触评定资料进行综合和分析,得到一般人群和(或)特殊人群预期出现的反应率,通常计算终生危险度。简言之,危险性评价是鉴定人体接触环境危害因素发生潜在有害健康影响的几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