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英文名】 PETIOLUS TRACHYCARPI

【别名】 棕衣树、棕树、陈棕、棕板、棕骨、棕皮

【处方名】棕榈炭 陈棕炭 败棕炭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H. Wendl. 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制法】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棕榈炭:取净棕榈,照煅炭法(附录Ⅱ D)制炭。

【性状】 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加热5 分钟,滤过,滤液用水稀释成20ml。取滤液1ml ,加三氯化铁试液2~3滴,即生成污绿色絮状沉淀;另取滤液1ml ,加氯化钠明胶试液3 滴,即显白色浑浊。

【性味归经】 苦、涩,平。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5—15克,煎服;研末。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 新棕(生棕)、棕绳、蓑衣棕不入药。

【贮藏】 放箱内,置干燥处,防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