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赵文祥

哈尔滨三中校长赵文祥,现任哈三中校长兼校党总支书记。认识赵文祥的人都有一个共识,这个人做事有方法,大气。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年富力强的校长曾经的班主任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1995年他担任班主任的高三班,高考平均分592分,12人考入清华大学,5人考入北京大学,3人直读哈工大博士班,该班被誉为“高考状元班”。这个班级是当年黑龙江省高考成绩最好的班级。

5日,赵文祥校长从北京大学开完会后立即赶回学校,谋划着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原来,哈三中老校区今年扩招了440名统招生,他正酝酿着如何储备教师。他介绍,今年哈三中一共招生1210人,老校区一下增加了8个班,面对新增的8个班,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到老校区后需要的教师多了,如果新招教师,教学质量能保证吗?赵校长说,2002年哈三中新校区建成后开始扩招,学校的确新进了一批教师,2006年学校的毕业班是30个,2007年毕业班28个,2008年毕业班26个,也就是说学校从毕业班下来4个班的教师,再将原有教师队伍进行重新组合,目前教师储备完全够,但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从今年起需要储备教师。

一心扑在工作中的赵文祥三句话不离学校,但面对社会上比较关注的敏感问题他也不回避。赵校长介绍,三中多年来都不给学生补课,每天16时30分就放学了,但家长有给孩子补课的需求,学校也会在这方面做调研,给家长和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哈三中的老校区正在维修中,8月20日前维修工作将全面结束。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课时很紧张,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又能达到训练新生的目的,赵校长决定8月20日新生就到校进行一周的军训,9月1日就能正常上课了。

喜欢体育运动的赵文祥每周二或周六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去锻炼一下身体。赵校长介绍,他的儿子目前正在大学读书,孩子从没有影响过他的工作,反而是帮着他做工作。他说,孩子是在三中读的高中,每当班级里出现学生惹老师生气的事儿时,他的孩子一方面去劝老师,别生自己学生的气,另一方面还做学生的工作,让同学向老师道歉。

赵文祥从1983年大学毕业到1995年一直担任班主任,赵文祥说,这么多年来,他得到的荣誉不少,但最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当选了奥运会的火炬手。说到他当选火炬手的感受时,他说,全校的学生、老师和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四个字:兴奋、自豪。

沈阳大学教授赵文祥,男,1944.5出生,沈阳大学教授。目前从事的学科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近五年的学术成果:

• 投资于人 -实行职业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发表。

•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经济, 2000年发表。

• 我国养老保险若干难题探讨,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年发表。

•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开发, 2002年发表。

• 我国人才激励的策略选择,人才开发, 2002年发表。

• 非正规就业是就业的一条主渠道,发展研究, 2002年发表。

• 搞好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经济师, 2002年发表。

• 我国妇女就业的问题与对策,发展研究, 2002年发表。

• 加入 WTO对辽宁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对策,农业经济,2003年发表。

• 论辽宁振兴与企业减负,理论界, 2004年发表。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党政干部学刊, 2004年发表。

•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新动向及启示,发展研究, 2004年发表。

• 发达国家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经验借鉴,理论界, 2004年发表。

专著 /译著

• 中国结业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 调节收入分配,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3

科研成果

• 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规律与就业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万元经费,2005.1-2007.12。

• 激活科技人才,发挥沈阳市人才优势研究,,沈阳市科技局项目, 2万元,2002年获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 加入 WTO对沈阳市产业与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沈阳市科联项目,2002年获沈阳市社科联立项课题二等奖。

•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2002年沈阳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 沈阳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沈阳市科技局项目, 3万元,2002年获沈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

•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沈阳市社科联项目, 0.8万元,2001年获沈阳市社科联立项课题一等奖。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赵文祥,男,1967年出生,江苏人,工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先后任某机械厂助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切削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等。近些年来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已毕业6名。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国防预研、国防基础、国防专项、兵器支撑等国家级或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十多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篇。出版教材3本。曾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获省部级个人荣誉称号/表彰2次等。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产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