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陂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陂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西北部。全镇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共有14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1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110户,总人口27159人,其中农业人口16881人,耕地面积5233亩,林地面积48000亩。西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镇政府距离市区中心只有2公里。

西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春长秋短,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春夏季多雨,秋冬季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0余度,年平均降雨1692毫米,年无霜期超过300天,该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西陂镇党政领导重视农业投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立体农业道路,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四大农业生产基地:

一种植业生产基地。2001年蔬菜生产基地7695亩,蔬菜产量达22585吨,蔬菜上市量约占全区的四分之一;粮食生产基地4405亩,粮食总产量达1981吨;烤烟、花生、甘蔗生产基地923亩,年产烤烟26吨,年产花生155吨,年产甘蔗955吨。

二水果生产基地1252亩,年产水果672吨,其中西陂园排柑桔生产基地720亩,年产水果245吨。

三畜牧业生产基地。年出栏生猪118703头,猪肉产量达8309吨,年提供商品猪肉约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年出栏家禽455940只,禽肉产量达524吨,年禽蛋产量达578吨。年出栏肉用兔17200只,兔肉产量达20吨。

四渔业养殖基地807.5亩,年产量达539吨,其中陈陂村优质高产渔业基地97亩,年产量达80吨。

2001年全镇现价农业总产值达12431万元,其中种植业含水果花卉产值达2839万元,林业产值37万元,畜牧业产值达9116万元,渔业产值439万元。

西陂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把握中心城市西移南扩的有利时机,壮大企业生产,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镇形成了以建筑业为龙头,以工业为纽带,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第三产业为骨干,成为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01年全镇现价企业总产值达111436万元,全镇共有企业2124个,从业人数含外来劳动力8094人。镇主要骨干企业有水泥厂、建筑公司、面粉厂、运输公司、机械厂、机砖厂、煤矿、高岭土选矿厂、纸箱厂、工程机械厂、祥源工贸公司。其中现价企业总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龙岩工程机械厂53594万元,西陂运输公司9800万元,西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6803万元,西陂机械厂5256万元,小洋面粉厂3168万元、西陂水泥厂1528万元。企业主要产品有:装载机、原煤、面粉、农用车、水泥、机砖、高岭土、纸箱等优质产品。2002年西陂建筑公司在企业升级中又被提升为国家级一级建筑工程企业,该公司所承揽的工程以其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而闻名全区。企业纳税大户龙岩工程机械厂生产的装载机质量好、效益高,远销全国各地。西陂运输公司拥有各种类大、中、小型运输车300多辆,年产值达9800万元。近年来,西陂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壮大环城区的商业、服务业。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在319国道、龙腾路、人民路、华莲路、龙岩大道旁投资兴建商场、店面1000多间,形成了繁华的五金、交电、水果等批零兼营商业小区和服务业网点。

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全镇现价社会总产值达12386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2431万元,工业总产值达71355万元,建筑业产值达12237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达12629万元,商业产值达9195万元,饮食、服务业产值达3448万元,其它业产值达2572万元。镇财政收入达3389.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66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西陂镇党政领导在正确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通过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德"教育和创建文明城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家庭等一系列活动,以"迎接二十一世纪,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为契机,树立行业新风,提倡移风易俗,狠抓扫黄打丑,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强化舆论监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