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评传

作者:李敖著
ISBN:10位[7806761772] 13位[9787806761779]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1
定价:¥18.00 元
内容提要
李敖说,这部《故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之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的,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感到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编辑推荐
做为一个对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稍有所知的人、做为一个对新时代空气稍曾呼吸的人,现在自告奋勇地做这件大工作。我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要画出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的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史眼睛。
作者简介
目录
关于《胡适评传》
楔子
一、可怜的县太爷
二、可怜的小寡妇
三、半个台湾人
四、被拧肉的时代
五、“努力做徽骆驼”
六、“侬跟我来”
七、《竞业旬报》
八、少年诗人
九、“无忘城下盟”
十、从逛窑子到上北京
书摘
蔡元培当进士前的七十天,孙逸仙西医书院毕业前一百二十八天,一个浓眉大眼却愁眉苦脸的壮汉,带着十七条火腿、九十个皮蛋、四十支毛笔、两坛绍兴酒,在上海码头登了船。
船的目的地是台湾——七十年前的台湾。这个五十二岁的壮汉当时从心眼里讨厌这次旅行。他本是江苏的税务督察,是江苏抚宪刚毅的红人,这次调差到台湾,完全是台湾巡抚邵友濂搞的鬼。刚毅想留住他,可是皇帝不准。所以,他硬着头皮,只好上了船。
在船上,他一肚子怨气,和中国许多旧式文人一样,一有怨气,就写诗:
因缘不必问三生,聚散如萍却有情。
入世岂愁多险阻,知人翻恐负公卿。
天风假我一帆便,海水谁澄万里清?
试看乡村颁社肉,凡人作宰似陈平。
他想到陈平作宰,为了觉得他的遭遇不公平,别人不派到“险阻”的地方去,为什么单派他去?何况,他在上海还有老婆孩子,有他刚生下来六十四天的小儿子。
“天风”并没“假”他“一帆便”,船在海上摇了又摇,人在船上吐了又吐。总算熬过了三天,到了基隆。当时他还不大会写这个地方的名字,在日记里,他竟写做“基笼”。
到台湾后两个星期,他开始坐小火车,开始环岛巡行,考核军队的训练。他看了三十一个营、二十八个哨、两个队,西至澎湖,东至苏澳,花了半年的时间,统统跑了一遍。他是认真的人,看到什么就往上报什么,结果害得别的官记大过,弄得“人缘”很差。而他自己,也累
坏了,随行的三个跟班的都在炎蒸瘴郁中病死了,他自己也得了风湿——二十二个月以后,他竟死在这个病上!
巡视全岛以后,他实在受不了了,他上呈文,自比做“牛马”,说“牛马”奔走疲乏,势将倒毙于路,……主人闻之,当亦“恻然”。可是“主人”偏偏不“恻然”,不放他回大陆,把他改任为“台南盐务总局提调”。这个差使,最使他哭笑不得,他想到他在江苏是办厘捐的,现在,又到台湾来办盐务,——全是“苛索民财”的勾当!他痛苦得很,他写道:
念生今之世,做候补人员藉差煳口,非办厘捐,即办盐务;唯以苛索民财为能事。口谈圣贤道义,身为霸者罪人。纵径径自守,薪水之外,不染一尘,亦不过曲谨小廉,沾沾自足。计唯有托疾竟去,并原省弃之,退归老乡里,仍读我书,庶不自失耳!
他这种情绪,十足是一种耶稣时代讨厌“税吏”的情绪,他不高兴做“税吏”,何况他还是“候补人员”!
其实,他的真心倒也不是“退归老乡里”,他的真心是想做“非候补人员”,想独当一面。他属意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