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注

作者:吴楚材,吴调侯 选编,王英志 注评
ISBN:10位[7806439994] 13位[9787806439999]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1
定价:¥28.00 元
内容提要《古文观止》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行以来,已三百余年,它似一条长流水,汩汩流淌,虽然蜿蜒曲折,但从不曾枯竭,对一代又一代读者,始终具有新鲜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本普及型的文学读本,《古文观止》似乎蕴涵着马克思所说的“永久的魅力”。这种现象无疑证明了它的不朽价值。可与它相提并论的大概只有《唐诗三百首》了。
《古文观止》是由清代名不见经传的吴楚材、吴调侯所编选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据曾官至两广总督的绍兴人吴兴祚为《古文观止》所作的《序》介绍,吴楚材为其侄子,吴调侯为其堂孙。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吴楚材、吴调侯跟随吴兴祚赴福建巡抚任,并陪从吴兴祚之子读私塾。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擅长八股,尤好读经史;吴调侯奇伟倜傥,颇有志向。二人皆有才气,日以古学相砥砺,下笔千言,顷刻可就。康熙三十四年春,吴兴祚统师云中(今山西大同),收到吴楚材、吴调侯寄来的《古文观止》,觉得其弥补了古文普及选本的阙如,非常高兴,认为对于启发后学,其功不小。于是代为刊印,并作序以资鼓励。
《古文观止》之“古文”,应该是指骈文与制义文(八股文)之外的文言散文,此书包括了传、记、论、书、序、表、诏、赞、碑文、墓志铭、散赋、疏、策、祭文、寓言等,体裁十分完备;但此书也选了如《滕王阁序》、《北山移文》等四篇骈文,以见此体裁之一斑。《古文观止》之“观止”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之“季札观周乐”(见《古文观止》卷二):“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谓:“我所观赏的乐舞已达到最高境界,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所以“观止”有观赏到极致、高境界之艺术的意思。此书借用此词,是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高度赞誉。
《古文观止》编选了自周代至明代历代文章凡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数量比较适中,篇幅也以短篇为主,很适合青年学子学习阅读。应该说历代很多名著、名家被网罗其中,许多名篇也未遗漏。如《左传》、《国语》、《礼记》、《战国策》、《史记》;王羲之、陶渊明、李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及王安石,还有宋濂、刘基、归有光、袁宏道等;名篇如《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谏逐客书》、《报任安书》、《过秦论》、《出师表》、《桃花源记》、《陈情表》、《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与韩荆州书》、《陋室铭》、《阿房宫赋》、《岳阳楼记》,以及唐宋八大家的名作,还有明代的《卖柑者言》、《徐文长传》、《五人墓碑记》,等等,难以尽数。这些是《古文观止》的主体,也是古文的精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长盛不衰。
目录古文观止注评:上册
前言
原序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碚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卷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罄
吕相绝秦
驹支不屈于晋
祁奚请免叔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敬姜论劳逸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诸稽郢行成于吴
申胥谏许越成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
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曾子易箦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蒉扬觯
晋献文子成室
卷四 秦文
卷五 汉文
卷六 汉文
古文观止注评:下册
卷七六 朝唐文
卷八 唐文
卷九 唐宋文
卷十 宋文
卷十一 宋文
卷十二 明文
后记
书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行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不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