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直
夜直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赏析1】
此乃王安石诗作,愚以为艺术上颇具特点:
首句: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
次句:触觉。写出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
三句:叙事夹抒情。但留下问题:诗人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
人”的原因故意不说。
四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
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此诗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背景应该就是: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赏析2】
政治上的春色
王安石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及第,嘉佑三年(1059)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神宗熙宁元年(1068),准备实行新法,于四月才召他晋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现在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自己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目前。因此,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不由得激起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按:“恼”字在此处应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