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风景

作者:李元洛著
ISBN:10位[7807242140] 13位[9787807242147]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定价:¥29.80 元
内容提要
一个人即使富甲王侯,但他如果对唐诗宋词茫然无知,在精神上却可谓贫无立锥之地:一个人即使仕途亨通,但他对唐诗宋词如果视同陌路,那种高官显爵显然只有另外一种意义的含金量;芸芸众生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如果只热衷于追星,沉迷于孔方,津津乐道于快餐文化、泡沫文学,而对唐诗宋词这种民族的真正精英文化缺乏爱心与敬意,那就只会令人感到遗憾与悲哀。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社会日益商业化、世俗化的今天,能让你气质变得高华脱俗而气度变得卓尔不群的,莫过于灵心慧眼饱读有益的诗书,而且是诗书中的无上妙品——唐诗宋词了。
编辑推荐
一个人即使富甲王侯,但他如果对唐诗宋词茫然无知,在精神上却可谓贫无立锥之地:一个人即使仕途亨通,但他对唐诗宋词如果视同陌路,那种高官显爵显然只有另外一种意义的含金量;芸芸众生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如果只热衷于追星,沉迷于孔方,津津乐道于快餐文化、泡沫文学,而对唐诗宋词这种民族的真正精英文化缺乏爱心与敬意,那就只会令人感到遗憾与悲哀。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社会日益商业化、世俗化的今天,能让你气质变得高华脱俗而气度变得卓尔不群的,莫过于灵心慧眼饱读有益的诗书,而且是诗书中的无上妙品——唐诗宋词了。
作者简介
李元洛,湖南长沙人,河南洛阳接其到人间。自幼秉承家学,与诗结下不解之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将名字写进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生花名册。半个世纪以来,粉笔灰纷纷扬扬,落湿了中学与大学的许多讲台,蓝墨水潺潺汩汩,灌溉了难以数计的稿纸的田亩。先专于诗词,曾出版《诗美学》、《歌鼓湘灵--楚诗词艺术欣赏》等诗论著作十部,后断于散文,曾印行《绝唱千秋--绝句文化大散文》,背向文坛;身居闹市,神往山林。努力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祈望不愧对只此一次生命,而且有益于社会与人生。人生者百代之过客,现寄迹于湖南省作家协会。
目录
自序/李元洛
走向盛唐
长安行
月光奏鸣曲
与李白同游庐山
烟花三月下扬州
汨罗江之祭
独钓寒江雪
卷起千堆雪
兹游奇绝冠平生
凌寒独自开
“八咏楼”之歌
国士三重奏
天日昭昭
沈园悲歌
临安行
永远的中秋月
爱情五弦琴
书摘
一千多年前,籍贯河南的韩愈为重修滕王阁写记文,开篇就追忆往昔: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这篇记文,作于他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任上。韩愈后来亲临滕王阁与否
,我没有去问他,但今古同心,我数十年前初上乡间的中学,语文老师是前
清秀才,教我们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当时年纪虽小,然而对唐代那位
青年才子已是心向往之,其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雕
刀一样一字一句镂刻在我的心版上。
及至年岁既长,方知南昌滕王阁、巴陵岳阳楼和武汉黄鹤楼,同为“江
南三大名楼”。巴陵是我的旧游之地,岳阳楼的栏杆,我在春日楼头秋鸿声
里早已拍遍了,黄鹤楼前的三月烟花和浩荡长江呢?惊喜过李白的双眸,也
不止一次照亮过我的眼睛。惟有滕王阁,虽然早在少年时代就和它在王勃的
文章中相识,我居住的长沙与它仅一省之隔,呼吸可闻,但却始终无缘造访
。半个世纪过去了,年华向老而王勃的背影也越去越远,我终于有幸在一个
高秋之日,和江西的友人洪亮一起,在唐代的遗风和王勃诗文的余韵里,飞
身直上滕王阁那新建的楼台。
自王勃笔走龙蛇挥毫作序之后,历代的文人雅士多慕名而来,登楼咏唱
,诗文联语何止万千,即在唐代,便有王绪之赋、王仲舒之记与王勃之文,
号称“三王”。一百多年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也写了一篇《新修
滕王阁记》。然而,如同一位风华绝代的歌手登高一唱之后,接踵而来的人
难免相形见绌,且不论王绪之赋和王仲舒之记已经遗失得只字不剩,只留下
王勃之序独撑滕王阁上的天空,前人说“韩潮苏海”,即使韩愈的文章笔力
汹涌如同江潮,但在王勃之序面前,也仿佛是退潮之水,雄心已失,再也掀
不起波澜。南宋时南昌知府江万里尊韩抑王,将阁中旧刻王序移于一侧,而
将韩文置于正中,然而人走茶凉,他离任之后,继任者又恢复原状。明代舒
日敬说得好:“问昌黎序,于今无人能诵者,然无不能诵绛州者。”
古来楼阁多矣,大都楼坍阁塌于时间的风中,云散烟消,而滕王阁在一
千三百年中却修而复毁,毁而复修,待到我秋日登临时,已是第二十九次重
修了。王勃在序中不是说“地灵人杰”,而是说“人杰地灵”,他是率意而
书的吗?我眼前的景物本已是江山如画了,但假如不是王勃登高一赋,怎么
能如此地显其灵,名闻遐迩?时间,是绝不徇私的公正严明的终审,且不说
王序的全篇,即以“落霞”与“秋水”这一联名句而论,“贪官与污吏齐飞
,良心共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