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沙湾镇

一、地理位置沙湾镇系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心重镇,地处县城西南38公里,属原沙湾区所在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9′,北纬27°50′。东邻该县标溪乡、梧桐乡、南接大地乡、毛垟乡、西与鸬鹚乡毗邻,北连英川镇和云和县林丰乡,辐射附近8乡两镇近10万人,将逐步成为景宁县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一个居民委员会-沙湾居民委员会和沙湾、坑头、蔡湖、张庄、季庄、林斜、毛山头、七里、仙姑、陈司坑、道化、水井、严坑、莲川、旺水、小地、上处洋、赤岩、本岱、叶桥、林坑、何处、李处、流坑、东堡、陈村2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77个村民小组,4194户,17300人,其中畲族745人,占镇人口4.31%。耕地面积9158.5亩(其中水田7641亩,旱地1517.5亩),山林面积133778亩,2007年人均收入3347元,全镇辖区面积122.7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
本镇明为鸣鹤乡升天东里。清属二都。民国20年(1931)设乡,属三区,旧地图曾称沙湾市,后设沙湾乡,乡保以驻地村名所定,解放后建政沙湾、季庄、七里三个乡,1956年三乡合并仍称为沙湾乡,1958年改建为沙湾公社,辖沙湾、季庄、七里三个管理区,1961年上述三个管理区再次合并改称为沙湾公社,1984年,改社复称沙湾乡,1986年11月建镇,当时面积66.7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992年6月,莲川乡、叶桥乡并入,现面积扩大到122.7平方公里。
三、自然条件

沙湾地处瓯江上游支流小溪溪谷地带,整个地势有“两山夹一沟”之称,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山峦叠峰,群峰林立,本镇地处小溪上游溪谷地带。发源于龙泉县的英川港和发源于庆元县的毛垟港均在本境汇入小溪。境内多山多水。最高峰若寮尖,海拔1465.7米,与英川镇隆川分水,境内主要山峰有鬼洞岩、毛凤岘、大坪垟、大尖寨、牛座尖、道化尖、北斗尖、鸟水顶、大圩背、乌岩寨等。主要溪涧鱼仓坑、陈司坑、七里坑、七里汇坑、水碓垟诸水皆汇入小溪。英川港水经交见圩汇入小溪。瓯江最大的支流小溪在沙湾境内流程13公里,常年通航,以前公路不发达时该航道是非常重要的运输要道,帆船、竹筏、木排可通青田与温州,小溪两岸货物贸易往来非常繁华,当时为景宁县西南山区竹木、山货和温州南北货的集散地。特别是清末和民国初,青田、寿宁、兰溪客商在此落户经商,繁荣一时,故称沙湾埠。
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的陆地交通网络已经较为完善,成为货物运输的首要选择,当年发挥巨大作用的水运已日趋浙微,已非昔日可比,日前境内有庆景青公路自东向西贯穿镇区,该公路沿小溪东经县城连丽水、青田、泰顺、文成等县,南入庆元县,景庆公路在交见圩处,转西至英川镇、龙泉市,转北至云和县。
沙湾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地形、海拔差异,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7.5~12.8℃,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6.6~2.8℃,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7~22.6℃,年平均降水量为1161毫米,年无霜期在241~196天,年平均日照1728.5小时,为全省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之一。由于季风交替和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常有暴雨、冰雹、大风和“倒春寒”、“五月寒”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四、资源情况沙湾镇全镇耕地面积9042亩,占总面积的4.91%,人均0.52亩。林业用地面积139159亩,占总面积75.59%,人均8.03亩。盛产杉、松、杂木。水利资源丰富,目前理论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现有景润电站、鸬鹚电站、仙菇电站、峡桥一、二、三级电站、金峰电站、黄水坑电站运转发电,在沙湾境内小溪水电开发潜力大。全镇劳动力有8172,每个劳动力负担系数为2.12。
五、国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沙湾镇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上级党委政府及挂钩结对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全镇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强势发展的效益农业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一是举办科技培训班,做好示范工作,扩大农户受益面,近千人通过省科技特派员现场科技培训和传播示范途径受益,形成了人人“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二是成立“畲仙高山蔬菜合作社”,积极主动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稳妥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6户,带动发展500多种植户,实现效益达500万元。三是结合山海协作工程,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试验示范基地50余亩,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和实施,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机制拓展市场。
该镇现已形成高山蔬菜、烟叶、田鱼、山羊、药材、水干果等六大优势高山农业产业,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全镇发展高山蔬菜1500余亩,其中400亩高山小尖椒为订单农业;烟叶种植面积800多亩;发展稻田养殖有机鱼面积1000亩,其中示范面积300亩;发展以杨梅、西瓜、雪梨为主的干水果2000余亩;积极发展高山养羊产业,提供农户优质种羊40头,现农户存栏山羊1600多头;种植以厚朴为主的药材1600多亩。
(二)后劲十足的工业经济
招商引资工作富有成效,工业生产增长势头喜人,“十五”时期新增从事工业生产的单位20家,总产值近6000万元,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九五”时期显著提高。其中阀门业和水电业发展迅猛,嘉宁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投入生产,与正兴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成了该镇阀门制造业的代表;全镇小水电发电量为1813万千瓦时,规模以上水电企业发电量为757万千瓦时;医药包装业发展势头强劲,腾龙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产房和进行技改,目前已经投入生产;来料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直接培训人员500多人,培养了3名较大规模的经纪人,结线、打火机和其它产品加工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实现年产值50余万元,净利润20多万元,为农村闲散劳动力取得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更稳定了社会治安状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沙湾”、“和谐沙湾”,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注重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层次,把工业经济的发展从投资推动转移到创新推动上来,努力推动“绿色GDP”的增长。
(三)热火朝天的基础设施建设
1、“康庄工程”建设。该镇是景宁县开展康庄工程项目最多、投入资金最大、累计路程最长的镇。在建设过程中,一是注重抓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到目前已开工19个行政村的康庄工程项目,开工里程达92公里,总投资2160余万元。2006年底将力争完成叶根、沙张康庄工程的路面建设工程,启动交旺康庄工程的路面建设,完成小赤严的路基工程,届时将有24个行政村实现通准四级公路、19个村硬化路面进村的目标,直接受益人数达10358人。二是注重抓重点康庄工程政策处理和资金筹措。确保把政策处理工作做到位,减少农民之间、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时到位和加大群众自筹力度解决部分村资金缺口问题。
2、集镇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加快推进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环境园林化的新型集镇建设步伐,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建成沙湾集镇防洪一期工程和垃圾焚烧炉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动工建设沙湾集镇防洪二期工程,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按集镇规划优化村镇布局,完善七里新村建设,建好沙湾客运站,加强建设集镇道路与街道修复,改进集镇供排水工程,做好“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促进功能整合和城乡一体,充分发挥沙湾集镇经济、政治、文化的区位优势,增强吸纳、辐射功能。
3、“小康村、整治村”建设。结合镇情完成了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以景庆龙公路两侧的仙菇、沙湾、七里、道化及莲川五个沿线村庄为重点,明确各村主要区域功能。努力改善镇容村貌,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全力构建和谐沙湾。重点突出县道公路两侧村庄,以“改路、改水、改厕”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2005年,该镇率先新建的总投资12余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2.5吨的垃圾焚烧炉和52只垃圾筒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全镇累计创建小康村24个。
4、“万里清水河工程”。完成项目投资160余万的沙湾村防洪堤建设,恢复受台风袭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完成对张庄等9个村的自来水修建工程。认真实施“万里清水河工程”是推进生态沙湾建设,建立沙湾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景观四大体系的重要举措。
(四)蓬勃发展的文体广电事业
积极响应市委开展的“山花工程”和省委开展的“东海明珠”创建活动。该镇文化站先后通过了“山花工程”和“东海明珠”工程验收,成为全县迄今为止通过省“东海明珠”考核验收的两个乡镇之一。拥有图书5000余册的阅览室于今年初实行对外开放,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沙湾、仙菇、七里等24个村,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镇拥有门球、武术、保健操等各种体育协会组织,形成了沙湾、叶桥、道化等几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村。建成文体休闲广场1个,敬老院健身场1个,篮球场9个,文娱活动室6个。沙湾农民体育代表队参加省、市级运动会屡获优异成绩,2005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2002年被授予“丽水市老年体育工作红旗单位”,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体育特色乡镇”,现正朝着建设“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的目标努力。
六、民间文化带大嫫:畲族风俗,指后人把女性死者的灵魂招回来,供奉在中堂,以示对死者的孝顺。
迎神:每年4、5月份农耕结束后,各村到相关的佛殿迎接神到自己的村供奉起来,以寄托一年的丰收和保平安。
打黄:家有人生病、流年不利、运气不顺时,请道士先生来驱逐恶鬼。
降神(问神):家有东西丢失、运气不顺等时,请巫婆或者是先生询问神,以得到神的指点。
七、旅游业沙湾村根据《柳氏宗谱》载:先祖于康熙十八年来沙湾开基。由于村建河湾沙圩,地呈月牙形,素有“半湾村傍月,一曲水鸣雷”之喻,故名之。早在清朝的时期,就有十大景点,分别是:半月增光、双凤朝阳、伏虎望兔、福脉庵堂、海虾盘沙、雷滩鼓浪、石佛点头、三水会合、金鸡亭、文昌阁。现部分已破损,遗迹仍存。
另外,沙湾镇的仙姑、道化、蔡湖洋、叶桥、小地等村也有古代遗留的文化,民风民俗等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