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是指养殖类所排泄出来的废物及粪便及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使用定量的化学药剂,造成对环境、禽畜、人体的危害。 农业污染有以下几点:1、人、畜、禽粪便污染。在一些村庄畜禽粪便随处可见。 2、化学肥料、农药污染。平均每亩地每年至少要使用150公斤化肥,每年至少使用农药5次。使用农药包括给庄稼治虫、治病、除草,还不包括蔬菜方面。 3、垃圾污染。垃圾无人管,其中包括废旧塑料、废旧电池和生活垃圾。 4、焚烧污染。这里主要指每年夏秋两季焚烧秸秆(即焚烧麦秆和稻秆),每年持续时间分别约一个星期,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搅得天昏地暗。 5、植物污染,这里主要是河塘里的水花生,水花生夏秋生长,入冬后腐烂,年复一年,引起河塘里的水发绿、发臭。水花生也成为一大公害。 一项调查表明,化肥的超量使用已经导致我国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加剧,而农药的滥用致使其在环境及农副产品中的残留现象日益严重。我国农药使用中以杀虫剂为主,占农药总用量的78%,其中,又以甲胺磷、敌敌畏等毒性较高的品种使用最多。据农业植保部门抽样调查,在叶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占到32.8%,令人忧心的是,我们的农药施用量每年仍以10%的速度递增。
滥用饲料添加剂导致畜产品中有害物质不断超标,无节制地焚烧秸秆造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大量的化肥、农药被雨水带入水体中形成农村面源污染,未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水成为新的污染源……如今,我国农牧业在某些领域的污染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业污染,如何阻击农业污染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行“清洁生产”。
将清洁生产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不仅是国际上的一种潮流,也是《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具体要求,更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清洁生产促进法》中规定,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这是对农业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
农业清洁生产的核心是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进而达到减少污染、产品优质无害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则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