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型駆逐舰
简介
日本海军最初的駆逐舰(建造当初划在水雷艇分类),1900年前后英国建造的B型駆逐舰的同型舰。由亚罗(Yarrow)造船厂建造完成后航行回日本。垂线间长67.2m、全幅6.3m、平均吃水1.5m、常备排水量345吨。主机为四汽缸三胀式直立往复蒸汽机2台2轴、主锅炉亚罗(Yarrow)式水管锅炉(燃烧煤炭、圧力17.6大气圧、饱和温度)4台、功率6000马力。最大速度31节。武器装备为阿姆斯特朗式十二斤(安式十二斤)速射炮1座(舰尾)、保式六斤速射炮5座(前部舰桥指挥所上部・两舷、船体中部两舷)、45CM单装鱼雷发射管2座,乗员60名。共有雷、电、曙、涟、胧、霓6艘就役。参加过中日战争,日俄战争.
服役情况雷 (いかづち) Ikatsuchi,
同型1号舰。明治32年2月23日作为水雷艇(驱逐艇)服役。明治33年6月22日、变更类别为军舰(驱逐舰)。明治38年12月12日、变更类别为驱逐舰。大正元年8月28日、变更类别为三等驱逐舰。大正2年10月10日事故,沉没。大正2年11月5日除去军籍、大正3年4月29日解体。)
电(いなづま) Inazima
2号舰。明治32年4月25日竣工、分类为水雷艇(驱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变更为军舰(驱逐舰)。明治38年12月12日、变更为驱逐舰。明治42年12月16日、因事故沉没。明治43年9月15日除籍、同年9月16日出售拆毁。
曙(あけぼの) Akebowo
3号舰。明治32年7月3日竣工、分类为水雷艇(驱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变更为军舰(驱逐舰)。明治38年12月12日变更为驱逐舰。大正元年8月28日变更为三等驱逐舰。大正10年4月30日、变更为特务艇(二等扫海艇)。大正10年6月21日、变更为杂役船。大正14年5月2日废船。
涟(さざなみ) Sazanaki
4号舰。明治32年8月28日竣工、分类为水雷艇(驱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变更为军舰(驱逐舰)。明治38年12月12日变更为驱逐舰。大正元年8月28日变更为三等驱逐舰。大正2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8月23日变更为杂役船。大正5年10月18日废船,大正6年1月9日出售拆毁。
胧(おぼろ) Oborno
5号舰。明治32年11月1日竣工、分类为水雷艇(驱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变更为军舰(驱逐舰)。明治38年12月12日变更为驱逐舰。大正元年8月28日变更为三等驱逐舰。大正10年4月30日变更为特务艇。大正10年6月21日变更为杂役船。大正时代末期废船。
霓(にし) Nichi
6号舰。明治33年1月1日竣工、分类为水雷艇(驱逐艇)。明治33年6月22日变更为军舰(驱逐舰)。明治33年7月29日在山东触礁沉没。明治34年4月8日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