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骧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冯骧臣(1852-1922):名满渭北的塾师和语言学家,蒲城县东杨乡木匠冯家村人。幼时家贫,11岁时曾随父亲乞讨,26岁考中秀才,当时陕西大饥,蒲城饥民暴动,杀死知县黄传伸,官府镇压,百姓生计大缺,父母亦皆亡。为谋生奔甘肃微县,为曹氏饭店做佣工,曹见其老诚,将女许配为妻。蒲城平定后返回,在周围各村坐馆教书。37岁时,被补为廪生,每月有官府补助的廪膳费,生活较安。55岁时,经官府学政长期考核被荐举为可以选拔入仕的贡生。此时已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他的侄儿冯勉之及许多学生已成为同盟会员,他受西学和当时革命思潮影响,思想猛进,写了《革命论》一文,分析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表达了对革命的期待。1911年,他已入花甲之年,仍然招生授徒,直到1922年去世。他对古汉语研究颇深,光绪三十四年,编成《中文辨字》(亦名《中文三字歌》),是一本通俗易记,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启蒙读本。他博览群书,熟读历代诗赋,学识渊博,著有《诗稿》、《诗草》、《劬劳吟》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