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容量区域分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土壤环境容量区域分异是指不同类型土壤的环境容量所具有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带性(或不同类型)土壤的酸碱度、质地、粘土矿物类型、腐殖质组成、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代换量均不同。这些均直接影响土壤对不同元素的环境容量。因此对某种元素而言,存在着环境容量的区域分异。如镉在酸性环境中的活性强,其容量大小依次为:草甸褐土>草甸棕壤>红壤性水稻土;砷在碱性环境中活性强,其容量大小依次为:红壤性水稻土>草甸棕壤>草甸褐土。区域分异应在相同作物条件下进行对比,否则分异规律有可能被隐域性因素所掩盖,如镉在同一地区对水稻和小麦的效应,其危害程度或卫生质量指标均相差很大。了解土壤环境容量的区域分异,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预测环境效应、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净化能力、控制环境污染、进行环境治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