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失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病证名。主要指脾肾阳虚所致失血证。《金匮翼·诸血统论》:“阳虚失血者,脾胃气虚,不能固护阴气也。《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剂。然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外证必有虚冷之状,其血色必黯黑而不鲜。”治宜温中,使血自归经络,用理中汤加南木香,或甘草干姜汤。《医略六书》谓本证乃“肾中阳虚,下寒上热”所致,用八味丸引火归元以止血。如阳虚大吐血成升斗者,初用花蕊石散以化之,随用独参汤以补之,继用四君、八珍等调之(见《医学心悟》)。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