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王
人物介绍

武成王指姜子牙
太公姓姜或吕氏,名望、尚,字子牙,号飞熊。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伐纣的首席谋士、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认可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据史书记载,姜太公生于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岁。姜太公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当时周朝规定,姜太公五世之内皆返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齐地。
详细信息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玄宗时修了尚父庙供奉姜子牙,诏令京城及各州皆设太公庙。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太公庙改为武成王庙。以其为武圣与孔子的文圣相对,以张良配,与亚圣孟子相对,战将出兵前都要祭祀武成王庙。又列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坐于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
右列:汉太子少傅留侯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安史之乱后经颜真卿奏请,史馆议定加名将六十四人配享:
左列:
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
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
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濬,
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大尉永宁郡公王僧辩,
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
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
右列:
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赵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
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侃,
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
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
唐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赵匡胤建国后重修武成王庙,认为只有功业始终无瑕者才能配享。关羽张飞等统统给撤了下去,连廉颇、孙膑、周亚夫都不算“无瑕者”,杀降的白起、谋反的韩信、拥后的李绩等有过非议的战神级人物更是不能幸免,代之以五代十国一票烂人。到了明朝,大杀功臣的朱元璋更是直接撤掉了武庙。后世民俗文化慢慢的因为三国演义的传播,渐渐把武庙变成了关羽的专利,这么个在古名将排名中前50都难进的将领居然变成了武圣,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武成王也指黄飞虎,是历史传说(是历史传说不是历史。存在与否中说纷纭)人物,也是小说中的人物。
在历史传说中,武成王为雪商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贾氏之耻辱,同时也为了打倒荒淫无度的暴君,拯救人民于水火,黄飞虎首举义旗讨伐纣王。经过周密布置、精心策划之后,他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联合姜尚共同讨伐,得到群臣的支持和各地奴隶、平民的拥护,跟随者众。武成王的起义军发展很快,一时声威大振,势不可挡,在牧野地方首战大捷。战斗至公元前11世纪,武成王统帅三军攻入商朝国都朝歌(即今河南省淇县),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武成王也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商武成王。为雪商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之耻辱,黄飞虎经过了五关,他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投降姜尚讨伐纣王,被封武成王,与姜子牙率并直逼朝歌,后被商朝大将张奎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