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彬彬

拼音:bīn bīn

释义:

(1)指文雅。如:彬彬有礼。

(2)彬彬:配合谐调,相杂适中的样子。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指文质兼备。

《史记·儒林列传序》:“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同 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基本解释

[refined and courteous]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详细解释

1. 文质兼备貌。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故一家一书,辄数千万言,文质间出,而不能相融也,史野参半,而不能互调也。彬彬之选,惟《诗》《书》当之,下此则失。”

2. 美盛貌;萃集貌。

《汉书·司马迁传》:“ 汉 兴, 萧何 次律令, 韩信 申军法, 张苍 为章程, 叔孙通 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晋书·江统孙绰等传赞》:“彬彬藻思, 绰 冠羣英。” 明 方孝孺 《题济宁张氏墓铭后》:“当中原文献盛时,荐绅大儒彬彬多 齐 鲁 之士。”

3. 文雅貌。见“ 彬彬有礼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