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贴
绛帖简介※标题绛贴当作绛帖!
绛贴是与《淳化阁帖》齐名的三大名贴之一,为书法瑰宝。
绛帖为北宋潘师旦摹刻,因刻于绛州,故名。
据史料载,宋太宗淳化年间,尚书郎潘师旦在他老家绛州“摹刻勒石而成”,集宋以前书法名家之大全,乃我国四大名贴之一,具有很高的书艺价值。
此帖刻于宋皇佑、嘉佑年间(1049--1063年),以淳化阁帖为底本而有所增删。
绛贴详述潘师旦,据宋人记载为尚书郎。传说潘氏死后,其二子各分绛帖十卷。长子得前十卷,因负官债,帖被没入官库,绛州太守补刻后十卷足成一部,称"公库本"或"东库本";次子也补前十卷,人称"私家本"。原石刻后不久即毁。有重刻"新绛帖"及十二卷"伪绛帖"等,翻刻甚多。
绛帖前十卷的第一卷为诸家古法帖,第二至五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六、七卷为王羲之书,八至十卷为王献之书;后十卷第一卷为大宋帝王书,第二卷历代帝王书,第三至六卷为王羲之书,第七、八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九卷为唐法帖,第十卷是唐、宋法帖。
故宫庋藏宋方楷旧藏本,存前十卷中的九、十两卷及后十卷中的七、八两卷,共两册,钤"方一轩"等印。此帖宋刻、宋拓、宋装裱,绝无仅有,贵为珍宝。
此帖宋姜夔《绛帖平》,清程文荣《南树帖考》,容庚《丛帖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有著录。
绛贴评价绛帖是继淳化阁帖之后最重要的法帖,“何日能见《绛帖》面,天下文士俱欢颜。”这是已故绛州名士靳欣文先生的感言。所谓《绛帖》,简单地说是因刻于山西省绛州(今新绛县)而得名。由于《绛帖》汇集了宋代以前的历朝书法精品,深得文人墨客喜爱,历史上对《绛帖》的评价都非常高。据史料记载,宋代单炳文在《绛帖辨证》中写道:“淳化官本法帖,不复多见,其次《绛贴》最佳。临江帖大率与旧本同……不逮《绛帖》之遒劲也”。
绛帖刻帖时间在《淳化阁帖》之后,约在皇佑年间(1049———1054),或说在淳化年间(990———994)由尚书郎潘师旦于家乡摹刻勒石而成。其选帖范围是以《淳化阁帖》为基础,所收佳帖极多,有李斯、诸葛亮、王羲之、王献之、卫夫人、张旭、怀素、李白、颜真卿等人的名作。潘师旦之后《绛帖》曾经多次翻刻,但都是以潘刻为祖本。它辑存、传播了历代法书之精华,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与实用价值,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宋刻《绛帖》存世稀少,直至明、清早已是凤毛麟角,到今天就是明、清刻本也是难得一见了。正如著名书法家林鹏先生在他给《绛帖》出版的贺辞中也说:“……其中最著名的帖就是《绛帖》,许多人不要说拥有,就连见都没有见过。”
新绛县图书馆有多年珍藏的《绛帖》孤本。
绛贴趣闻1948年的一天,著名收藏家杨鲁安在天津一个书铺中见到一本绛帖,特点是帘纹纸,墨彩油黑看上去很不错,内容是绛帖的卷七卷八,所珍贵的是拓本后边有赵子昂的收藏印"水晶道人"。杨鲁安发现了宝贝,喜形于色,意欲购置,但老板说此物是张之万的后人拿来卖的,还未定价,不便拿走。此事杨在不经意间走漏了风声,被卖主得知,待他一个星期后再去时,卖主已拿回去了,后来不知高价卖到了何处。此宝物失之交臂,令杨老十分惋惜。不过,老板偷偷从原物上面撕下的两篇转给了他,总算得到一点安慰,他曾让王懿荣次子王汉章看过此物,言极为珍贵,属于国宝级。杨老一直当宝贝珍藏着,希望能有一天使其与原物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