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效应
如果把一群老鼠塞进狭窄空间里,它们会疯狂地互相撕咬。在人类社会,拥挤也会导致暴力行为。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和猴一样都有应付拥挤环境的手段。
在拥挤的环境里大家都非常小心,自觉接受道德约束,尽量不与周围人的身体过多接触。因为电梯里这种现象较为常见,所以社会学上就称其为“电梯效应”。短时间被封闭在狭窄空间里,人们都会尽量减少身体接触,控制动作的幅度和讲话的音量。像这类避免摩擦及由此产生的压抑感的手段在猩猩及类人猿的群体中也经常看到。
“电梯效应”最初由美国艾莫尔大学(佐治亚州)的弗朗斯·贝尔教授基于对大猩猩的观察首次提出。他在一次实验中把3组大猩猩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哺养,一组生活在空旷的院子里,另两组分别生活在拥挤而狭窄的棚舍和与其相邻但不很拥挤的棚舍里,结果表明,压抑感最强的是经常被拥挤着的邻居大猩猩的骚乱所困扰的一组,当邻居们安静下来的时候,它们与生活在空旷院子里的一组,看不出压抑感。
通常情况下,大猩猩听到“邻居”骚乱时,会连叫带跳地积极给予呼应,处在野生环境中的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对自己势力范围的主张,阻止外来入侵。但是,生活在狭窄而拥挤的空间里,这种反应则难免升级引起骚乱,而在封闭环境中饲养的大猩猩都会克制自己的兴奋情绪,控制感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