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梆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蔚州梆子

蔚州梆子就是蔚县秧歌,产生于明末清初民歌小调广泛流传期。最初是人们在田间劳动时,随感而发,顺口编出的有节奏、带有简单旋律的小调,因此,又称“秧歌”、“田歌”。清道光年间,蔚县秧歌已由伴奏的民歌阶段,添加了梆子、笛子伴奏乐器。清道光20年(1840年)后,从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剧种中吸取营养,又增加了板胡和三弦乐器,形成初具规模的地方剧种。清朝咸丰、同治年之后,蔚县秧歌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秧歌艺人。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蔚县秧歌又有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