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中的逻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语言学中的逻辑

作者:(瑞典)奥尔伍德,(瑞典)安德森,(瑞典)达尔 著

ISBN:10位[7301111533] 13位[978730111153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1

定价:¥24.8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专为语言学家而编写的逻辑学教材,涉及经典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内涵逻辑和范畴语法,还涉及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自然推理系统、语用分析方法等逻辑方法,最后一章讨论了语言逻辑和语言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语言学家想要了解语言分析所使用的逻辑理论和方法,有此一卷足矣!

本书的特色是将现代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对自然语言的分析,包括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各章后面附有练习,全书后面附有练习答案。

本书是一部长销不衰的经典教材,出版以来重印达11次之多,并有芬兰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本书适合于语言学和逻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关注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读者使用,是语言学和逻辑学的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优秀的入门教材。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专为语言学家而编写的逻辑学教材,涉及经典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内涵逻辑和范畴语法,还涉及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自然推理系统、语用分析方法等逻辑方法,最后一章讨论了语言逻辑和语言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语言学家想要了解语言分析所使用的逻辑理论和方法,有此一卷足矣!

本书的特色是将现代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对自然语言的分析,包括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各章后面附有练习,全书后面附有练习答案。

本书是一部长销不衰的经典教材,出版以来重印达11次之多,并有芬兰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本书适合于语言学和逻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关注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读者使用,是语言学和逻辑学的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优秀的入门教材。

作者简介

Jells Allwood,1976年毕业于瑞典哥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任哥德堡大学语言学系主任。发表近两百篇论文,并出版多种学术专著,研究领域主要在:1)逻辑一语义一语用学;2)口语交际;3)跨语言交流和多语研究(语言习得)。任Journal of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杂志主编,Journal of Pragmatics,Pragmatics and Cognitions,Journal of Modern Languages,Journal ofSemantics,Linguistics等学术期刊编委,曾任北欧语言学会主席,SSKKII中心主席,为欧洲心理语言学学会创始人,主持将近三十项研究项目。

目录

前言

符号

1 语言学家所使用的逻辑学

2 集合论

2.1 集合和元素

2.2 集合间的关系

2.3 集合上的运算

2.4 关系和函数

3 推理和语句的逻辑分析

3.1 推理

3.2 逻辑形式

3.3 语句和命题

3.4 可能世界和命题的真值集

3.5 分析语句和综合语句

3.6 简单语句和复合语句

3.7 逻辑分析的深度

4 命题逻辑

4.1 联结词

4.2 逻辑联结词的意义

4.3 如何显示语句成分结构

4.4 命题演算的语形和语义

4.5 句法

4.6 语义

4.7 重言式和矛盾式

4.8 真值表

5 谓词逻辑

5.1 逻辑分析的扩展

5.2 量词

5.3 谓词逻辑句法概要

5.4 谓词逻辑的语义学

5.5 在所有解释中都真

5.6 谓词逻辑语义概要

5.7 语义学的一种形式表述

5.8 关系的形式属性

6 推演

6.1 推演系统

6.2 日常会话中的推演规则

7 模态逻辑

7.1 模态算子

7.2 严格蕴涵

7.3 其他模态

7.4 模态逻辑中与辖域和同一性相关的问题

7.5 反事实语句

7.6 时态逻辑和参照点

8 内涵逻辑和范畴语法

8.1 内涵和外延

8.2 内涵

8.3 弗雷格原则

8.4 弗雷格原则和范畴语法

8.5 范畴、内涵和类型

9 进一步的扩展

9.1 二阶谓词逻辑和谓词算子

9.2 预设和限定的描述

9.3 预设的语用分析

9.4 抽象算子(r-算子)

10 语言学家所使用的逻辑学?

10.1 一般问题

10.2 意义的概念

10.3 形式语言在自然语言分析中的作用

10.4 经典逻辑的限度

参考文献

练习答案

索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