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 高22.5cm
以《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所记,清代顺治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已得到恢复,并开始采取选派督陶官的方式管理景德镇御窑厂生产。至康熙时期据《江西通志》所记,康熙十九年奉旨烧造御器,令广领储司郎中徐廷弼、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等驻厂督造;康熙四十四年令郎廷极任江西巡抚,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御用瓷器。社会的稳定,统治者的关注,督陶官的苦心经营,使得瓷器品种不断创新,使得传统品种的技术日趋完善。
青花釉里红便是其中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始创于元末,是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并覆以透明釉,再经高温煅烧而成。由于釉里红的成色主要由氧化铜烧成,氧化铜在摄氏800度以上会飞散,而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的青花烧成温度是摄氏1300度,可见难度不小,若使青红二色汇于一处相竞艳,更是历朝以来均不多见。长风本次器物首拍在海外友人大力支持之下,远渡重洋,迎来了一件倍受藏家关注的拍品: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此尊高22.5cm,口径3.2cm,底径7.4cm,肩部最大直径9.6cm,尊口微撇,颈细长,端肩敛腹,浅圈足。器型独特。通体白釉,釉色纯净光润,白似含粉,腹部以釉里红绘古铜镜纹四枚,器足外周以青花勾有三道弦纹,在其上以釉里红绘有锯齿纹,呈色稳定、鲜艳,纹饰疏朗典雅。釉面光洁,内宿经年之谷,如《饮流斋说瓷》所云:“釉之旧者谓之宝光,釉之新者谓之浮光,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者也。但以暗淡无光谓为历年久远之证,则大不然,彼佳瓷未有无光者……”实为窑藏之物。底部署有“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青花楷书款。胎体细密坚致。是康熙官窑瓷器中的精品。
与此拍品相类的可参见上海博物馆所藏“清康熙 釉里红花纹瓶”,其釉里红略为晕散。
由于此类拍品器型罕见,存世量稀少,历来身价不菲,因此倍受关注,在香港Sotheby’s 2005年拍卖有同类一件,以1244万元港币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