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虫
【发生规律】长江中下游的湘、鄂、赣、浙等地一年发生3代,华南的广东为4~6代,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沟边杂草根际及土石缝隙或残株叶鞘内越冬。翌春初在禾本科杂草、菰或麦田里活动,长江中下游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迁入稻田秧苗上产卵为害,第一代成虫出现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不善飞翔,稍受惊即假死坠落,喜在夜间或清晨及雨天取食或活动;有趋嫩绿产卵习性,卵散产于距叶尖12~18厘米的组织里,每雌可产卵100多粒。初孵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一生可转叶2~3次,蜕2次皮后在蛀道中化蛹。喜高温高湿,在春季多雨温暖年份发生量大,危害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铲除田边、沟旁杂草,减少越冬虫源;②水
源充足地区可于水稻秧田期成虫发生盛期灌水把秧尖淹没,同时用稻草把浮在水面的成虫诱集在一起,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虫口较大的秧田,可在移栽时用90%敌百虫晶体900倍液浸秧。大田在成虫发生盛期,每667米2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也可在一代幼虫盛孵期喷洒90%敌百虫晶体900~1 000倍液。每667米2用水量50~6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