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
1947年
5月1日《温州日报》前身《浙南周报》遵照中共浙南特委之决定,在浙南游击根据地今瑞安市桂峰乡坳后村小方山创刊,报名暂为《时事周报》。周报由特委宣传部正、副部长胡景 、郑伯永负责。
《时事周报》为四开四版油印报,印数600份,内容主要为由特委电台提供的新华社电讯。首任编辑安邦;刻写、油印分别由洪水平、谢功富负责。
创刊号刊有特委书记龙跃撰写的《发刊词》,申明办报宗旨,“使之成为人民的喉舌,使之更有力的与反动派作斗争。”报名由洪水平书写。
1949年
5月7日温州解放。发《浙南周报号外》,标题为《浙南人民解放军解放温州》。浙南地委决定将《浙南周报》改为《浙南日报》,并由军管会接收旧《浙瓯日报》等的设备器材交《浙南日报》使用。
5月12日 《浙南日报》正式出版。第一张对开四版铅印大报,按《浙南周报》的编号顺序,第一期为94号。报名四字为夏子颐所书,刊头下标明:“发行与编辑者:浙南日报社、军事管制委员会”。浙南地委宣传部长、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胡景 兼任报社社长、总编辑。报社社址花柳塘,编辑部临时地址府城隍。每期发行约2000份。
1950年
10月 高光等8位同志调到《浙南日报》工作,高光任副社长、总编辑,同时从各县报道组抽调力量充实编辑部,采编人员增至20余名。
1951年
6月17日一版头条刊发中共温州地委、温州区专员公署发出的《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和运用浙南日报的通知》
8月1日 《浙南日报》改为《浙南大众》,由日刊改三日刊,仍为直排四开四版。报名四字为舒同题写。
1952年
1月10日三版开辟“李四喜思想”讨论专栏。“李四喜”是虚拟的人名是一部分政治觉悟不高,土改后满足现状,不愿继续前进的农民的典型。这次讨论历时3个月,收到来稿来信307篇。
1954年
9月5日报社内部刊物《改进工作》创刊。
1955年
1月1日《浙南大众》报由三日刊改出隔日刊。
1月31日地委组织部批文由张雪梅、林白、吴崇澜、苏虹、殷惠中等5位同志组成编辑委员会,这是本报创办以来开始有编委会。
3月19日本报发行达18050份,这是创刊以来最高发行量。
1956年
1月1日 本报各版由直排改为横排,刊头《浙南大众》四字改为《浙南大众报》五字,系集毛泽东手迹。
11月7日 首次发表本报摄影报道。
1957年
1月 建立制版车间,标志着本报能制作新闻照片,结束了多年来只能用插图、木刻等美工作品的历史。
3月1日 《浙南大众报》由隔日刊改出周六刊,报名《浙南大众报》五字改集鲁迅字体。同日,编辑部从县前头迁至公园路。
1962年
3月29日 一版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通栏栏题下,发表“本报编辑部”文章:《满怀激情颂先进》并开辟《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专栏,至12月11日结束,共发50期。
1963年
上半年 本报开始在各县配备驻县记者。
1964年
7月1日《浙南大众》报名四字,改由郭沫若题写。
8月 报社印刷厂更换平板印刷机为轮转印刷机。
1965年
10月31日今日开始至次年3月15日:“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为实现‘四十条’而奋斗”在套红通栏栏题下,一版连续发表了《台下大队综合治理山水田,低产变高产》等九个典型,并均配发社论。
1966年
1月20日 开始在报眼位置每日刊登《毛主席语录》。
1967年
1月3日《浙南大众》报第3971期,报头四字改为楷体字。
1月4日 因帮派组织“夺权”之故,《浙南大众》被迫停刊,改出《新华电讯》,刊头下署“温州革命造反临时联合总部”。此后,一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惨遭批斗迫害。
3月4日 《新华电讯》共出10期,改出《新华社消息》,下署“浙南大众报社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大队主办”,共出22期。
3月21日 改出《浙南大众》新一号,刊头为黑体字。至6月1日共出65期后,改出《新华电讯》。
8月1日 续出《浙南大众》报新66号。
8月29日改出《新华电讯》,无编号。
1968年
4月5日 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管小组到报社实行军事管制。
5月1日 红一号《浙南大众》报出刊。
6月22日浙南大众报社革委会成立,军代表纪友明任主任。
1970年
1月18日《浙南大众》报由周六刊改为日刊,逢星期日出二版。
1972年
10月14日《浙南大众》报第5558号刊登《停刊启事》:“本报遵照上级指示,从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五日起停刊”。
1979年
12月4日 温州地委决定由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军负责筹备《浙南大众》报复刊工作。
1980年
3月15日 地委发出《关于浙南日报复刊的通知》。
3月 本报招考复刊来第一批采编人员,以后又陆续招考多次,共录用68位同志。
4月12日 温州地委任命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军兼本报总编辑、党委书记,丁春霖为本报副总编、党委副书记,周益林、林白为副总编辑、党委委员。
5月1日 《浙南日报》试刊出版,四开四版,报名四字为舒同题写。试刊二个月,共出18期。
6月本报《内部参考》创办,不定期出刊。
7月1日《浙南日报》正式复刊,当日报纸发行16517份。
1981年
2月 一版发表本报编辑部文章:《统一思想认识,振奋革命精神》,对“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苦恼引起的讨论”作小结。这个讨论自1980年9月‘27日开始到1981年1月底止,选登了100多篇文章,共34期,对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地理解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收效甚好。
3月20日 本报《编通往来》第一期出刊。
1983年
2月17日 本报新闻标题《鱼都“游”到哪里去了?》和连续报道《郑祥育退房记》被评为全国好新闻。这是本报作品首次获得全国性奖励。
5月1日 浙南日报编辑部与市农委联办《浙南日报农村科技版》试刊,两个月后正式出版,每周一期,发行50000份,1984年底停刊。
1984年
3月 本报购置二台书报胶印轮转机,改凸版印刷为平版胶印,在全省地市报中首家采用此先进设备。
4月9日 温州市委任命丁春霖为本报总编辑兼党委书记,戴知谦为党委副书记,朱嘉富为副总编辑,周益林、林白为调研员。
7月1日 《浙南日报》改名《温州日报》,报名由舒同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