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渭墓表赋七律
【名称】明徐渭墓表赋七律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作者】徐渭
【简介】
纸本,立轴,草书,4行。纵163.7cm,横43cm。
本幅书《七律诗》一首,诗见《徐渭集》。
释文:
“朝廷久罢孝廉科,只尺公车奈若何。墓道且须镌石去,关门终见弃儒过。寸心落日俱千里,尺雪孤舆夹两臝。此生彭城止十日,莫教造次下冰坡。子遂父以尊人墓表故抵燕,至腊始归,赋此送之。天池山人徐渭。”
《七律诗》书法笔势酣畅,锐气十足,布局茂密遒劲,用笔纵肆淋漓,放浪开张,似奔蛇走虺,戈戟森然,满纸云烟,摄人心魄。
读懂徐渭需要一颗宽容的“文心”,这不仅因为徐渭本质上是个文人,更在于他是—位有着特殊经历的奇人。徐渭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作文吟诗、创作书画,从里到外都折射着—股奇特的风采;虽桀骜不驯,但确实非常有才气。徐渭个人思想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希望走科举之路。我们这里要欣赏的他的《墓表赋七律诗》中“朝廷久罢孝廉科,只尺公车奈若何。墓道且须镌石去,关门终见弃儒过”的诗句便反映了他对科举的关注。徐渭早年抱着儒家“建功立业”的思想,希望能得到名公要人的提携,结果却连连碰壁。历史上,传统文人的生活有两种方式:一是庙堂之上,二是江湖之远。但这两条路徐渭都走不通。
徐渭的《墓表赋七律诗》纵163.7厘米,横43厘米,后钤“山阴布衣”“漱仙”、“金垒山人”、“八口里口口口人”印四方,引首印钤“公孙大娘”,收藏印钤“慎生珍赏”、“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在此作中,他将黄山谷和米芾笔法结合运用并加以发挥。就取法米芾而言,作品中有些字不但神似,而且形似,第一行“廷”、“何”出自米芾《多景楼诗帖》,第三行“雪”字出自米芾《苕溪诗帖》。就取法黄山谷而言,如第一行“久”字转折处断开再落锋,第二行“须”字“页”部有同样的处理方法,这都出自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但徐渭心中亢奋的情绪难以遏制,时时刻刻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此作在书法形式方面的创造主要表现在连笔较多,但并不让人觉得累赘,即使捺画伸出较长,仍是实笔相连。不仅是两字之间,即便是单个字,也是线条极力缠绕(如第三行的“羸”字),恐怕连他自己也难以找出笔顺。徐渭通过繁复之笔营造高密度、快节奏的气势,似乎简淡不足以抒发他一腔的不平之气。《墓表赋七律诗》整体上笔势酣畅,锐气十足,线条粗犷强劲、放浪开张,将书家狂傲不驯的个性、奇特雄放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渭一生在寂寞中度过,只能从诗文、书画的创作中寻求个人尊严。他的疯狂举动令人震惊;也令人感叹。有的说他是“一度发狂”,有的说是“忧愤成狂”,有的则谓“精神失常”。最震动人心的是他的数次自杀——其实徐渭之“狂”不是有意为之的“佯狂”,也并非—般意义上的“精神失常”,而是一种人格的无意外化。袁宏道说他“眼空千古,独立—时。肺胃达官贵人、骚土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徐渭44岁时所写的《自为墓志铭》中也说:“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裼似玩,人多病之。”
在明代书家中,董其昌一生仕途通达、参悟禅理,谋求并获得了艺术与人生的成功。徐渭虽没有董其昌的幸运,但他以极端的方式同样走进了艺术的堂奥。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徐渭,他的确又不是一个疯子,因为在其看似偏激、乖张的行为举止后面,实则有内在的人格依据。
分析徐渭身处的社会,可以引发新的认识。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颇为黑暗的王朝。尤其至晚明,统治更加残暴,种种泯灭人性的行为令人发指。在虚伪成风、尔虞我诈、人欲横流的喧闹中,徐渭这种抗争不屈、苦痛难抑和痴迷于艺的人格与艺格得到了感性的显现。性格恬淡的人可以隐居山林。但对于心灵敏感、志存高远的徐渭来说,隐居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摧残。他在《寄彬仲》中感慨道:“学剑无功书不成,难将人寿俟河清。风云似海蛟龙困,岁月如流髀肉生。”而在以后的时代,徐渭拥有了众多的艺术知音,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推崇。而至当代,我们对奇异有了更多的接受,甚至有的还去仿效。用今天的眼光看,“扬州八怪”何怪之有?齐白石最初被讥讽为“野狐禅”,如今已成为一种传统……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时代有了更多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