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河南省永城市十八里镇十八里镇位于尉氏县城东9公里处,总面积79.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5.6万人,8万亩耕地。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干群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0元。

十八里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新郑国际机场35公里,北距七朝古都开封45公里,豫04、07线在十八里境内交叉而过,日南(日照一南阳)高速横穿全境,高速公路尉氏站入口处设在十八里境内。这里有优越的黄金地段,是投资者理想的最佳选择。

十八镇土地肥沃,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以西部鱼鸭混养为主的贾鲁河滩开发基地,已成为全镇的特色产业,总开发面积达15000亩南北长5公里,基础设施投资3个亿,养鸭发展到300万只,养鱼水面达5000亩,年产鲜蛋6万吨,鲜鱼5万吨,年消耗饲料8万吨,淘汰老鸭280万只,购进鸭苗350万只,年产值3.5亿元,从业人员达15000人,红心蛋、松花蛋、双黄蛋、真空蛋等产品畅销全国34个省市。在全国30个省设有办事处,成为长江以北最集中、最大的鱼鸭混养基地。全国最大蛋鸭生产基地,并形成了以老鸭屠宰、雏鸭孵化、羽绒加工、板鸭加工到生活垃圾处理等一系列、一条龙服务体系,防疫、鸭蛋外销、外运等各种相关机构30多个,邮电、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齐全,一个综合性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蕴藏着无限商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原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副省长王明义、全国人大朱光等领导多次来这里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十八里镇畜牧业发展迅猛,生猪饲养是该镇的一大支柱产业,年存栏生猪10万头,出栏22万头,年外运生猪40万头,产值2.4亿元。生猪外运、防疫等各种相关机构达30多个,远销广州、深圳等,成为南方主要城市大肉供应的主要来源,已辐射到周边两省20多个地市生猪交易人员达3000多个,成为豫东最大的生猪集散地。

十八里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备,邮电、通讯发展迅速,社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与澳大利亚合资兴办了开封克灵丰药业有限公司,年产值6500万元,利税300万元,是尉氏县唯一的中外合资企业。

十八里,这片方兴未艾的热土正等待着国内外各界人士来共同开垦,通商贸易,共谋发展。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十八里镇十八里镇位于尉氏县城东9公里处,总面积79.39平方公里,辖十八里村、牛庄村、前滹沱村、后滹沱村、会庄村、石槽李村、丁家村、大王货村、小王货村、周庄村、王杜庄村、新代庄村、江刘庄村、赵庄村、黎寺村、孟家村、凡家村、万寺村、邓家村、蔡庄村、崔湾村、锦被岗村、马家村、申庄村、二郎庙村、马庙村、仓王村、苏唐村、刘庄村、营孜村、赵岗村、付尚村、金针村、巩家村、武家村35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7.5万亩。这里良田沃土,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遍布全镇。西距新郑国际机场、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3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45公里,程控电话直拨世界各地。九九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0475万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元。

弓棚韭菜生产基地,面积达2000亩,露地蔬菜面积达8000亩,亩效益均在3000—6000元;东南部以丁家为中心特种种植和立体高效种植基地发展到2000亩,亩效益在2000—3000元。如今十八里镇的农牧业生产已步入专业化种养、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轨道。

十八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其中,日光温室和鱼鸭混养是该镇的两大支柱产业,已形成四大格局:即西南部以崔湾为中心的日光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300多座,亩效益均在5000—15000元;西部以马庙为中心的鱼鸭混养基地发展到3300亩,养鸭突破150万只,年获纯利润3732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706元;北部以巩家为中心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全镇已形成三大工业区(金三角工业区、马庙农副产品加工区、南部机械制造区),其中,农药生产、蛋品加工、板鸭加工、机械制造、白酒酿造、香精香料、板材加工、编织袋生产等是三大工业区内十大支柱产业。九九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6045万元,利税2639万元。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

(一)总体概况:十八里镇是亳州的西大门,东邻亳州新城,西邻河南鹿邑,北傍涡河水道,南与十河镇相接,是个城郊型大镇,因十八里集距亳州城18华里而得名。该镇历史悠久,是道教著名学者“希夷先生”陈抟的故里,华佗“五禽戏”在这里发扬光大。该镇是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省发展改革试点镇、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区“二三四”发展战略重点镇。

(二)、区位、交通、土壤、气候、水系情况:十八里镇毗邻市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G311、G105纵横全镇。全镇国土面积114.8平方公里,耕地10.7万亩,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沙质或沙淤两合土质,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该镇地处暖温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821.3mm,雨热同季,有利夏季作物生长。辖区内主要河流有涡河、赵王河、急三道河和宋汤河,水系流向为由西向东,由南向北。人工河有东风沟、杨建沟、新建沟、广连沟等,与主要河流相连,基本做到旱能浇、涝能排。该镇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22%,生态环境优美。

(三)、人口、行政区划情况:十八里镇辖44个村,217个自然村,1.7万户,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50人,回族人口4214人。

(四)、党员干部队伍情况:现有行政编制干部37人,其中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1人,直属事业单位6个,编制人员41人;基层党组织77个,其中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2个,村支部44个,企业支部8个,机关事业单位支部12个,学校支部10个,共有党员1486名,其中女党员180人,少数民族党员90人。

(五)、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0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0.58亿元,二产增加值1.25亿元,出口收入450万美元(含间接出口),财政收入13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连续两年经济运行综合考评列谯城区各镇乡第一名。2006年上半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工业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提高到64%,财政收入765.5万元,同比增长252.62%,占重点镇全部财政收入的34.9%。

(六)、教育文化卫生情况:辖区内有高校两所,亳州电大、亳州职业技术学校;有公立中学5所:孙口、十八里、十二里、候桥、羊庙,小学27所;有亳州最大的民办教育机构皖博学校(设有幼儿园、初中、高中)、思达电脑学校和东升武校;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44个;投资60多万元,建筑面积1115m2的卫生院综合楼正在兴建,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