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
藤刺牵衣,
碍却行人路。②
偏是无情偏解舞,
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
一朵孤花,
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枝,
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作者】
1792-1841,一名巩祚,字尔玉,后字瑟(左应加王旁)人,号定庵,又署羽
岑(左应加王旁)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官
礼部主事。著有《定庵词》凡五种,即《无著词选》、《怀人馆词选》、《影
事词选》、《小奢摩词选》、《庚子雅词》。龚自珍为晚近文学的疏凿开山手,
其词亦光怪陆离,不为前贤藩篱所限。
【注释】
①“鹊踏枝”即“蝶恋花”。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
恋花情”句。又名“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漠漠春芜:茫茫
一片春草。春不住:春去了。 ③折取: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开堪折直须
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赏析】
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他的外祖父段玉裁也时以
“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戒教之。然而时代却无情地偏偏要陷其
于至多只能做“名士”的境地,龚自珍是慨然而愤懑了。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
认识,首先来自人才选拔的科举制给予他的刺激。自幼即博通多才的龚定庵,
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峻的
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的龚自珍省悟到时世与人才之间无可调和的冲突。这阕
《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样的心境中。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阳春”
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
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
缕曲》中曾强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
已。似春水、干卿何事?”他何尝早早愿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甚而去
草野伴青灯?他的使命感,责任心是被现实剥蚀掉的。“无奈苍狗看云,红羊
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
事事违初意”,后来他在《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中抒述的这番心声,正印
合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这个痛苦的判断。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和“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写出了“废”。
文中“偏是无情偏解舞” 表现了作者不屑的情绪;“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则表现了作者惊喜的情绪:而“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表现了作者无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