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亦作“ 缨黻 ”。 1.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沉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二》:“珩佩流响,缨绂有容。”《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彦和 、 季豫 等年在冲蒙,早此缨绂。” 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绂,从登去烦恼。”《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 明 张居正 《七贤咏·王安丰》:“虽有缨绂累,终知世网疏。”

2.比喻世俗的束缚。《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晋 郭象 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於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