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孔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巴孔寺
巴孔寺

巴孔寺(Bakong)

巴孔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根据1935年发现的寺碑记载,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当时的都国都在罗卢奥斯Rolous)。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

巴孔寺为Indra VarmanⅠ所建,它算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因此意义非凡,它曾经是市中心的大型庙宇。远远一看,只见一尖顶方型的高塔,立于较宽阔的塔基之上。5阶式的高塔据说是象征印度教里的神山「须弥山」,神殿里供奉的是湿婆神(Siva)。

古代高棉人信仰湿婆神(Siva),是以最原始的阳具Linga形式来表示。阳具是以「一根石雕圆柱」代表「神的本质」,阳具直立于女性生殖器「一块方形凹槽」Yoni基座上。 这种阴阳具Linga-Yoni的组合石雕被供奉于早期的高棉神殿内部,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围举行宗教仪式。

巴孔寺
巴孔寺

罗洛士遗址群(Roluos Group),位于暹粒市东南方12公里。遗址群的三个主要建筑,由南到北(他们的规模从大到小也是这样的顺序)分别Bakong、Preah Ko及Lolei。这些庙宇在公元九世纪的晚期开始建立,是吴哥王朝遗址中最古老的遗址,展现早期的高棉文明。这三座遗迹在许多方面有相似的特征,例如装饰、建筑设计、使用材料、建造方法等。

高棉国王登基后,第一件事是不能忘祖,所以要先建祖先庙,祖先庙建好后,才再建王国庙,竖立自己的威望。因此,Indravarman I (因陀罗跋摩一世)上台之后,先建祖先庙Preah Ko,再建巴孔寺(Bakong)。

巴孔寺
巴孔寺

五层阶层式建筑的巴孔寺(Bakong),是当时这个城市(Hariharalaya)的中心。这是一座王国庙,属神殿山的建筑,象征了众神所住的须弥山 (Mount Meru),将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这里的规划表现着印度神话:众神居住的须弥山是宇宙中心,围墙的四周则有海洋 (护城河) 的围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