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释义

词目:挂屏

拼音:gùa píng

详细解释

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 江 南进挂屏,多横幅。”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再看看自己的喜棚,寿堂,画着 长坂坡 的挂屏……他觉得自己确是高出他们一头。”

概述

清初出现挂屏,多代替画轴在墙壁上悬挂,成为纯装饰性的品类。它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扇对联的。这种陈设形式,雍、乾两朝更是风行一时,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内,几乎处处可见。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主要用于遮蔽和作临时隔断,大多是接地而设。好奇者出于欣赏目的,做炕屏(设在寝室后墙,充当炕围子)、桌屏(陈设在条案和书桌上的小型插屏)等,形制虽小,却不失屏风的形式。挂屏和小插屏所不同的是,它己脱离实用家具的范畴,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陈设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