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顽童

作者:王灿明主编
ISBN:10位[7561748566] 13位[978756174856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定价:¥26.00 元
内容简介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我发现学术界鲜有对顽童问题的专门研究,仅有的成果还是20世纪4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翻译的《顽童的心理发展》。即使是高先生的译作,我托人在国内多家图书馆查询,也杳无音讯。因而,我试图展开顽童研究。南通大学科技处将它列为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又被纳入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我们开始在中小学家长和老师中,在名人传记中,在报刊、网站和文学作品中搜集顽童成长的故事,通过研讨会、演讲会、家长会、戏剧表演、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来讲述顽童成长的故事,进行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归类比较,探讨顽童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从而形成了一百多个顽童成长的典型故事。
对打打闹闹、恶作剧甚至到处闯祸的“调皮大王”,你是大动肝火,放任自流,还是因势利导?透视诺贝尔奖得主的“顽劣”童年,聆听儿童教育专家的教学箴言!本书经过100多个顽童的个案分析,详尽分析了顽童的各种心理优势,如他们的奇思妙想、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体验、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创造能力和多才多艺的才华等,揭示出大智若愚的神童表现和自主成才的秘密,告诉你如何发现顽童身上巨大的智慧潜能,走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误区。
作者简介王灿明,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儿童创造教育专家,出版专著《儿童创造教育论》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全球教育展望》、《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研究成果曾1次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成果三等奖,2次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次获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二、三等奖。近年来致力于顽童研究,在《天津教育》《北京教育》发表了《走进顽童的精神世界》、《放飞·激励·引导一一对顽童教育的探究与思考》等论文,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
目录序
写在前面
一、走进顽童世界——淘气是顽童智慧的表现
◆两种对立的教育价值观
◆每个孩子的大脑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福尔摩斯的知识清单
◆把玩的权利还给顽童
◆“科学顽童”成长的启示
◆赏识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放飞心灵翅膀——一幻想是顽童创新的燃料
◆为顽童的幻想喝彩
◇自我创造想象
◇善待顽童的好奇
◇让人头痛的调皮捣蛋
◇奇特的玩具游戏
◆积极幻想造就成功
◆“智能木马”的启示
◆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
◆开启幻想之门
三、引领快乐成长——兴趣是顽童彰显的根基
◆敢与普京试比“高”
◆“逗”你没商量
◆诱发好奇,叩开科学之门
◆自古英才出少年
◆“蚯蚓的味道有些甜”
◆天生我材必有用
◆兴趣也需要护理
四、拓宽成功之门——情商是顽童成长的储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动力
◆合作是金
◆乐观使他叩开了耶鲁之门
◆添上一块刹车片更好
◆提升顽童情商的策略
五、鼓励探究体验——动手是顽童宝贵的财富
◆善待孩子的天性
◆闯祸可能孕育着成功
◆说你行,你就行
◆嬉戏孕育的理想
◆在远处欣赏孩子
◆舍得放手
◆累积孩子的能力
六、张扬独特天赋——个性是顽童的宝贵资源
◆叛逆的孩子比大人想象的有出息
◇教授的女儿为什么不能上宠物学校
◇岁的美甲师为自己的职业奋斗了年
◆强扭的瓜也能甘美如饴
◇赌一张门票,射击比唱歌更好玩
◇赌一只熊猫,女儿成为射击痴迷者
◇赌一句关怀,盲父眼里走出世界亚军
◆那只与众不同的丑小鸭是天鹅
◆你的梦想,只值美元吗
◆为什么不和自己比赛呢
◆赶快按下成功智力的按钮
◇成功智力才是决胜的要素
◇影响成功智力发展的三大障碍
◇人人都能获得成功
七、营造自由空间——创造是顽童的本能
◆由画“方苹果”想到的
◆安上创造的翅膀
◆擦亮创造的双眸
◆呵护创造的心灵
◆乘着“神七”上天去
◆小空间,大创造
八、发掘个性神童——呵护是让顽童脱颖的法宝
◆走自己的路——顽童成为首相
◆呵护好奇心——顽童成为科学家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选定人生目标——顽童成为神医
◆广交朋友玩中学——顽童成经济学家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学会合作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因人而异施教育——顽童获诺贝尔奖
◆适合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份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九、扬起自主风帆——自控是顽童成才的关键
◆学会认识,引导顽童驾起了解自我的轻舟
◇学会认识——与顽童心灵的对话
◇道德认识——点燃顽童思想的明灯
◇行为认识——引导顽童学会驾驭自我的大脑
◆学会体验,引导顽童扬起改变自我的风帆
◇自悟体验——挑起顽童自己斗自己
◇抗挫体验——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成功体验——激励顽童唤起自信
◆学会调控,促顽童驶向超越自我的彼岸
◇准则调控——鼓励顽童由他律走向自律
◇榜样调控——心灵摄像机对准啥
◇自主调控——从“顽皮老龚”说起
十、架设“绿色通道”——环境是顽童的文化生存
◆家是顽童心灵的港湾
◇为了孩子,别吵闹了
◇孩子不是挣分数的机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是顽童成才的沃土
◇老师啊,扔掉你歧视的“有色眼镜”
◇“顽童当州长”的启示
◆社会是顽童成长的原野
◇为了祖国的明天,少些情色凶杀吧
◇让“顽童”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十一、走出教育沼泽——陈见是顽童培养的障碍
◆顽童教育的误区
◇顽童特聪明
◇树大自然直
◇朽木不可雕
◇一叶以障目
◇不打不成材
◆放飞每个顽童的梦想
◇做一个发现者
◇做一个点拨者
◇做一个导航员
◇做一个巧裁缝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鸣谢
书摘
因为爱玩好闹,顽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常受到批评,甚至体罚,得不到主动、自由成长的机会。美国作家俄兰奇(Carolyn Orange)曾气愤地指责他的老师,说:“在我要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从来不会叫我,而当我因为讲话受到惩罚时,他总是让我坐在教室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旁。那时,我感觉自己很无能。我讨厌这样的事实:老师总是让聪明的学生做各种事,而忽略其
他人的存在。”
这是一种典型的排斥。在排斥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人性假设,即顽童“性本恶”,认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私欲,他们是天生懒惰、没有雄心大志和缺乏责任心的,因而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强制性或惩罚性措施。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非但没有培养人才,反而埋没了人才。因而,在顽童培养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教育价值观。
当代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淘气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也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在这种赏识的背后,隐藏着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即顽童“性本善”,他们的一切行为并非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不合理的需要,他们同样是努力上进、有雄心壮志和遵纪守法的,因而应该采取激励性的教育措施。
这是一则经典的故事。
有位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他进一步分析说:“这种行为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故事中的老师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并没有因为孩子把一块名贵的金表当成“玩具”拆卸而大动干戈,而是独具慧眼,从中发现了儿童身上最可贵的探究精神,认为如果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能够发扬光大,说不定还能诞生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呢!
可见,他十分重视对顽童好奇心的保护。
尽管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