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中正公园
简介
中正公园[1]位于基隆市区东岸大沙湾的山腰上。 游客可登顶还跳基隆市区街道及

码头景观,景致晨昏迥异,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境。 游客可登顶远眺基隆市区街道及码头景观,景致晨昏迥异,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境。 此处亦是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 此处亦是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 中正公园紧邻港边,依山而建,是基隆最为人所熟知的风景区,位在基隆港东侧山丘上,草木扶疏,是市民平日休闲的最佳去处。 中正公园紧邻港边,依山而建,是基隆最为人所熟知的风景区,位在基隆港东侧山丘上,草木扶疏,是市民平日休闲的最佳去处。
公园介绍中正公园全区分为三层,第一层内有许多休闲设施,如溜冰场、网球场、中正亭等。旁边有枕山炮台的遗迹,可供游赏。 第二层内有民俗文物馆及佛教图书馆,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主普坛』,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普渡时或其它重要庆典,这里便是祭拜活动的主要场地,庆典时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也最热闹的地方。第三层为公园最高处,有一尊高达22.5公尺的白色观音像,内分为五层,可登上佛眼中鸟瞰基隆全景,为中正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另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及大佛禅堂,可供观览。
公园占地宽广辽阔,园内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更是市民平日休闲的最佳去处。
地理结构
基隆中正公园景色基隆中正公园位在基隆市信义区寿山路附近(基隆港东侧山丘上),靠近东岸沙湾背后的山腹,是基隆市历史悠

久的风景区。公园占地宽广辽阔,园内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更是市民平日休闲的最佳去处。
中正公园旧称旭冈公园,位于大沙湾的山腰上,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炮台遗迹及游乐运动设施;第二层以主普坛为主,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中元普渡祭典,吸引了大批的民众前往,是台湾地区最有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第三层有弥勒佛像、大佛禅院和观音佛像,观音塑像高达22.5公尺,是基隆市最显著的标帜景观,佛身内部有五层楼高,可以进入登顶,眺望基隆的景色。
公园旁有一条小溪流贯,溪上用白色水泥柱架成半圆形的花棚,九重葛攀缘其上,开满了色彩鲜艳的小花。园中最吸引人的是广场中央的水母式喷泉,白天在阳光照耀下,彩虹若隐若 现;晚上则以人工照明,放出各色灯光。其他,还有拱桥、水池、凉亭等人工造景,将中正公园称托的温柔婉约。
风俗活动
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普渡时或其它重要庆典,在“主普坛”要举办盛大的祭拜活动,庆典时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也最热闹的地方。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旅游指南
交通市内交通:
1、搭基隆巿公交车202、203、204至基隆医院站下,由信二路、寿山路步行上山即抵。
2、搭基隆巿公交车101、103至市政府站下,由信二路、寿山路步行上山即抵。
3。搭基隆市公交车501、502至仁二路(二信循环站)下车,由信二路、寿山路步行上山即抵。
自驾交通:
自行开车: 国道一号,基隆交流道下,走忠一路,义一路,信二路,寿山路左行上山即抵。
最佳出游时间基隆气候湿润温和,雨期长,雨量多,人们把基隆市称为“雨都”或“雨港”。 基隆温带海洋气候很显著,年平均气温21℃,最佳出游时间是春秋季。
亮点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普渡时或其它重要庆典,在“主普坛”要举办盛大的祭拜活动,庆典时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也最热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