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说孙子兵法

版权信息作者:马骏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7-1
字数: 120000
版次: 1
页数: 202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101061956
分类: 图书 >> 政治 军事 >> 军事 >> 军事史
定价:¥24.00
编辑推荐(我)将《孙子兵法》掰开揉碎讲解,而不是完整地解读它。在这个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提炼出孙子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奇正之术、迂直之计等等),用案例进行说明。……对于军人来说,咬文嚼字地学习《孙子兵法》,比不学《孙子兵法的》害处还要大。
——马骏
本书是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所做讲座整理润色而成。
不是对兵法原文逐字逐句的解读,而是将《孙子兵法》掰开揉碎,将自己20年阅读《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提炼为十个方面,如奇正之术、迂直之计、兵不厌诈十二招、为将之五要等等,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内容简介《孙子兵法》是教给军人如何打仗,如何打胜仗的兵学经典,可是为什么历史上懂兵法的中原农耕民族却常常战胜不了不懂兵法的周边游牧民族?《孙子兵法》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作者讲《孙子兵法》,不是对兵法原文逐字逐句的解读,而是将全书完全打乱,提取书中最精髓的战争思想,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以及生活案例等,对《孙子兵法》中最为吸引人的地方进行了挖掘和讲解,富有启示性。
本书是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所做讲座整理润色而成。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可读性强。
为了便于读者对《孙子兵法》有全面的了解,书后附了《孙子兵法》原文。
作者简介马骏,1953年生于沈阳。军事历史学家,法学博士,大校军衔。青年时期,上山下乡当过知青、抽回城市当过工人。1978年,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求学,获取了历史学学士学位。军事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长期从事外国军事历史、外国军事思想和国际政治研究。主要著述有:《战争领导学》、《世界武装力量发展史》、《外国战争史与军事学术史》、《日俄战争史》、《日本军事战略研究》、《外国军事史学研究概论》、《科索沃战争研究》、《二十世纪经典战役纪实》、《马骏细解二战谜中谜》等。
图书目录序
我读《孙子兵法》(代前言)
孙子:最高军事境界“四大字”
孙子:为将之“五要”
孙子:为将之“五不要”
孙子:安国之术
孙子:预胜之要
孙子:论情报与间谍
孙子:迂直之计
孙子:“奇正之术”与“势”之三部曲
孙子:虚实之术
孙子:“兵不厌诈”十二招
附录一:《孙子兵法》是谁整理出来的
附录二:《孙子兵法》原文
章节摘录孙子:最高军事境界“四大字”
《孙子兵法》13篇,正文共6074个字,可谓言简意赅,而且它的精义更是深藏不露。现代人之所以这样推崇《孙子兵法》,并不是仅仅要深入学习这6074个字,而是要探究隐藏在这6074个字后面的奥秘。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是教给人们怎么打仗的一本书,那么孙子老先生通过这本书,通过这6074个字,最终要表达的是他的怎样的一种战争观念呢?换句话说,他所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是什么呢?
综观全书13篇,我们发现,孙子所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知、全、先、善。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每一个字的内涵却是博大精深,包含着孙子对于战争的理解。
一、知
战争是力量的搏杀。军队的数量、武器装备的优劣、后勤保障的好坏等等,都是力量。孙子是非常看重战争中的力量因素的。他在《作战篇》中讲得明白: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就是说,凡兴兵打仗,需要出动轻车1000辆,重车1000辆,还有10万名士兵,并要千里迢迢地运送粮食。这样一来,前方与后方的各种开支,包括招待宾客策士的费用、物资器材、战车、甲胄的供给等,每天要花费千金,之后10万大军才能出兵作战。
老人家讲得清楚,没有实力最好不要提打仗的事儿。
孙子崇尚力量,但他却认为还有比力量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知识!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是谁说的?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的。
尽管孙子没有这样说过,但是他在他的《兵法》中却一直表达了这层意思。
《孙子兵法》6074个字,出现最为频繁的是哪一个字?是“知”字。共出现了79次之多。在《孙子兵法》13篇中,只《势篇》与《行军篇》中没有“知”字。
如果作为名词,“知”的意义即为知识。比如,孙子认为: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要从五个方面分析,即“道、天、地、将、法”。只有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够胜利。孙子的原话是:“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这里,“知”虽然没有直接作为“名词”,但是从上下文的逻辑上,“知之”就是指了解上面所讲五个方面的知识,即如果你要分析出战争胜负的结果,必须对五个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行。
孙子在《火攻篇》里讲的“知”,更显露出知识的含义。他说:“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打仗靠力量,但不是靠蛮力。它需要知识,仅火攻就有五种方法。在敌营内部放火,下一步怎么办?及时派兵从外面接应!火攻要借风势,如果白天风大,晚上用火攻不利。为什么?因为,白天风刮得久了,夜晚风一般会小了,甚至停止,不刮了。这就是气象知识。而这些孙子都说了,并告诉军人都要知道。
古代中国人早就懂得研究风向知识了,并把研究风的学问,叫做“风角”。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的故事。
江南浪子周瑜大都督要在赤壁与曹操大战,一切都准备好了,站在江边,非常得意地指着江北想:“曹操汉贼,我肯定要把你杀了,你等着吧!”
这时,一阵大风吹过,刮起旗角掠过周瑜脸上,这位江南浪子猛然想起一件事儿,突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一病不起。
大家急了,这是怎么了呀,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这样了呀!大战在即,主将却病倒了,这如何迎敌!
这时,鲁肃对诸葛亮说,先生有没有办法,救救大都督!
诸葛亮说:“大都督的病是在心上,我能治,小事一桩,没有问题!”
鲁肃乐坏了,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周瑜。周瑜说:“快请!”
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个朋友加对头又见面了。
诸葛亮问安说:“几天不见,大都督怎么病得这样重呢?”
周瑜回答:“人有旦夕祸福,怎么敢说不得病呢。”
诸葛亮马上笑着说:“哦,天有不测风云,同样是人难以预料到的呀!”
周瑜心里明白了,问诸葛亮:“先生有什么良药?”
诸葛亮微微一笑,命人取来纸笔,在上面写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拿给周瑜看,说道:“这是大都督的病根,我有办法治!”
于是,他向周瑜说:“我从前曾经遇到一位高人,教过我奇门遁甲,呼风唤雨,我可以为大都督借三天三夜的东南风。”
周瑜的病根就在这里!
《军魂--向名将学管理:东方名家》各讲主要内容:
第一集 带兵的困境
第二集 懂规律讲艺术
第三集 责任制造结果
第四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第五集 细节成就责任
第六集 像老虎一样带兵
第七集 像狐狸一样谋略
第八集 像孔雀一样协调
第九集 像猫头鹰一样严谨
第十集 凝聚力与领导力
第十一集 一呼百应的魅力
第十二集 学会本能的服从
第十三集 信念铸就跟随意识
第十四集 恐惧中找到勇气
第十五集 名将的素质
第十六集 理性决策与组织决策
第十七集 官僚决策与认识决策
第十八集 最优决策的基础
第十九集 决策决定领导水平
第二十集 如何选择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