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坝河乡
沙坝河乡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西南边陲,处于东经109°28′~109°12′,北纬27°52′~27°59′之间。东与牛郎、盘信两镇毗邻,南与江口县桃映乡接壤,西与普觉镇梁洪村相邻,北与平头乡相接;距县城62公里,海拔390米,国土面积6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06亩,其中:田3501亩,土4005亩;全乡辖10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2523户,13200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土家、侗、仡老、羌六个民族,汉族主要居住在沙坝、凉风、泡木、桐木、红沙五个行政村;土家、侗、仡老、羌族杂居在汉族村寨中。少数民族以苗族最多,有6504人,主要集中居住在王家普、界牌、茅坪、半河、天星五个村。全乡有姓氏42个,最多的姓氏是吴姓,有4065人,最少的姓氏是贺姓,有4人。
境内群山起伏,地势高低悬殊,属典型的山地地形。整个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山脉走向呈北高南低形态,最高山峰在与牛郎镇交界的风水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4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168小时,无霜期295天,适合农业生产;土壤以沙土为主,有少量红土。适合花生、油菜、红薯、油桐、杉树生长;境内气候温和,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英石、钒矿、磷矿等,其中犹以石英石得天独厚,其质量和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沙坝河乡在1992年以前,属于小乡,名叫沙坝乡,1992年撤区并乡后,沙坝乡成为独立乡,上升为科级单位,并改名为沙坝河乡,因境内沙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沙坝乡在1956年前属于铜仁县管辖,1956年12月松桃成立苗族自治县,沙坝划归松桃管辖。
沙坝河乡按照“强农稳乡,生态畜牧业富乡,劳务经济活乡”的发展思路,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乡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完成了上级分解的目标任务。
到2007年末,全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64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774.2万元,财税收入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78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21%、25%、6%、40%。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958万元,同比增长44.46%,其中:一产增加值2869万元,二产增加值25万元,三产增加值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86%、10.15%、30.99%。
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沙坝河乡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乡从山区农业特点出发,采取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方针,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初步形成了界牌村、天星村、凉风村以优质辣椒和西瓜种植为主的示范区;以仔猪生产为主的红沙村畜牧生猪养殖小区。茅坪、桐木、泡木三村以发展畜牧业,家禽饲养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沙坝、半河、王普三村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手工作坊区。此外,还在沙坝村种植蜜柚100亩,美国黑李100亩,茅坪村种植蜜柚50亩,红沙村种植脐橙55.2亩。全乡退耕还林3700.3亩,劳务输出11000人。这些调整,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