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伯瑞列绦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里伯瑞列绦虫[Raillietina Celehensis Janicki,1902]

形态和生活史

成虫大小约为32×0.2cm,有185个节片。头节钝圆,横径为0.46mm,4个吸盘上均缀有细小的刺,顶突常缩在四周微凸的浅窝内,其上具有两排长短相间的斧形小钩,约72个。成节略呈方形,生殖孔都开口在虫体同侧,睾丸48~67个,输精管长而弯曲,阴茎囊呈瓜瓢形。卵巢分两叶,呈蝶翅状,卵黄腺状于卵巢后方,略作三角形。孕节外形略呈椭圆,各节连续似念珠状,孕节内充满圆形或椭圆形的储卵囊,有300多个,每个储卵囊中含虫卵1~4个。虫卵呈船形,约45×27µm,具有内外两层薄的壳,内含圆形的六钩蚴,其直径7.2~9µm

成虫主要寄生于鼠类的肠道,孕节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实验证明虫卵能在脑踝蚁属(Cardiocondyla)蚂蚁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该属蚂蚁为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鼠因吞食带似囊尾蚴的蚂蚁而受染。人体感染也可能因误食这种蚂蚁而致。

致病与诊断

感染者一般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偶见腹痛、腹泻、肛门瘙痒以及夜间磨牙、流涎、食欲不振或消瘦等,有的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增多现象。多数患者大便中常有白色、能伸缩活动的米粒大小的孕节排出。故诊断主要靠粪检虫卵和孕节。

分布及防治

西里伯瑞列绦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主要终宿主有黑家鼠(Rattus rattus)、褐家鼠(R.norvegicus)及小板齿鼠(Bandicota bengalensis)等。人体感染记录于东南亚,如越南、缅甸、泰国;以及日本和非洲和澳洲的一些国家,约有50例。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江苏等地共发现30余例。感染者多为7岁以下的儿童,以2~5岁为最多,最小的仅18个月。脑踝蚁属蚂蚁在热带地区很普遍,在我国南方沿海省份常见。它们常在厨房或居室内营巢,与家鼠接触机会较多,幼儿常在地面玩耍,容易误食入蚂蚁,因而受感染。

防治措施同膜壳绦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